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83(2 / 2)

从另一面说,春秋之世历经近三百年的天下动荡,华夏世界的诸侯分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了。再历经战国之世两百余年,七大战国形成的国家割据,已经趋于大体定型了。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些许小诸侯,已经可以忽视不计了。事实上,此时的七大战国,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基本制度与礼乐文字。原本具有松散统一文明的华夏世界,已经出现了分为七大板块进而渐行渐远的文明分裂趋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要想有效地统一六大战国,并重新回到华夏统一文明的大道之上,已经不可能以非战争的盟约形式实现了。

秦王嬴政是否想到了这些,史料没有直接记载。

但是,后来的历史实践表明,从荆轲事件之后,秦国全力以赴于战争统一,再也没有过接受某个战国有条件的盟约投降的事例了。请注意,最后的齐国投降,实质上是大兵压境下无条件的战场投降,而不是有条件的盟约投降。对齐国的政权处置,以及对齐王的处置,都同战争灭国后的其余五国没有差别。所以,统一齐国不是和平统一,仍然是战争统一。

从历史效果看,后来的秦帝国所以能雷厉风行地创建统一文明,遭遇的阻力相对小,尤其是顺利地创建中央集权制,以及覆盖整个华夏世界的全面郡县制,全面、完整、有效地统一文字等,并能够真正推行且彻底巩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战争统一所打下的坚实根基。

5.灭燕战役的实际进展

在这年秋冬之交发生荆轲刺秦事变之后,燕国的灭亡命运也就无可挽回了。

同年,王翦大军正式发动了对燕国的统一战争。

战争的进程没有丝毫波澜。燕代联军的大阵,在易水西岸被秦军一举击溃。次年,燕都蓟城被攻破,燕王喜及太子丹,分别率领残余兵力,各自逃到辽东去了。秦军大将李信,率部连续追击燕军残部,直到辽东。此时,代王赵嘉为了保留仅存的燕国盟军力量,给燕王喜写了一件书札,说秦军所以急追燕军不舍,原因是仇恨太子丹,燕王若能杀死太子丹,并将头颅献给秦国,秦王必然会停止追击。

昏昧平庸的燕王喜,终于显示了冷酷的本性。

这年冬天,燕王喜派出秘密特使,率兵寻觅到太子丹藏身的衍水河谷,杀了太子丹。之后,燕王喜便要将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国。可是这一次,代王赵嘉与燕王喜的谋划都落空了。秦国李信部根本没有理睬太子丹被杀事件,而依然追击着燕王喜的辽东残部。可是,这一年的冬天,当时的中国北方气候骤然寒冷——“大雨雪,深二尺五寸”。若不是这一突然的天灾阻滞了大军行进,李信的秦军骑兵当年就能平定辽东。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22年,大将王贲在秦军主力南下灭楚的同时,率领一支秦军进入辽东,一举俘虏了燕王喜,彻底解决了燕国的残余势力。同时,王贲部又西进代地,平定了代郡,俘虏了代王赵嘉,最后解决了赵国的残余势力。

至此,燕赵流亡势力被根除,两国宣告完整进入统一。

燕国的灭亡,是长期固守贵族政治传统的必然结果。

所谓贵族政治传统最主要的表现,是政治上的迂阔性。迂阔政治的基本特质,是不识时务,漠视潮流变化,以老旧的贵族意识决策国事。燕国历史的四个基本转折,都充分表现了这种迂阔政治。其一,燕王哙的复古禅让,导致了燕国长期内乱;其二,燕国长期与自己的屏障国赵国对抗,屡屡遭受惨败而不改弦更张;其三,燕国破齐,大肆攻杀掠夺之后,又企图推行王道化齐方略,致使战争长期化,导致最终失败;其四,灭国关头,以假投降为掩护发动荆轲刺秦事件,导致燕国最终灭亡。

沉闷死亡:灭魏之战

1.秦魏对抗的沧桑变化

秦军大破燕代联军之际,秦国庙堂还没有自觉的灭魏筹划。

从战争形式上看,灭魏之战是因为中原局势的陡然变化而生出的一场顺势进行的战争,并不是事先规划好的进程。这一点,与灭韩、灭赵、灭燕三次统一战争都有区别。其间根本原因,则是由秦魏两国长期形成的战略态势所决定的。

这种战略态势是什么?它又是如何长期形成的?

在对魏战争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回顾一下秦、魏两国的历史关系,从而对这场独特的顺势战争背后的历史根基,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历史地看,秦、魏两国关系的变化极富沧桑巨变之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民谚所揭示的历史角色互换,恰恰在这里形象地体现了出来。

从地理环境看,战国时代的秦、魏两国,是接壤漫长的邻邦。若按照秦国在春秋时代形成的传统领土,两国的接壤边境近似于一个l形,全长千里有余。南北线:以从云中郡南下的黄河中段的离石要塞开始,向南分为东西领土——秦国在西,魏国在东。东西线:沿当时中原地区的东西黄河走向,从当时的黄河东折处(今日风陵渡地段)向东延伸大约数百里,接近于当时的渑池(今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大体分为南北领土——秦国在西南,魏国在东北。在战国时代的很长时间里,秦魏边境都是天下最长的大国边境。

这种大幅度的国家地理咬合,形成了两国之间独特、深刻而又漫长的历史恩怨。

在春秋时代,这一环境是秦、晋两大诸侯国之间地理关系的一部分。

在整个西周时代与春秋时代的前中期,晋国都是天下最大的诸侯国,大体包括了今日的山西省、河南省,以及河北省南部、内蒙古南部、山东省西部。在春秋开端时期成为诸侯的秦国,地理环境则相对简单许多,接壤的大国只有两个:东南面与楚国接壤,东面与东北面与晋国接壤。与晋国接壤的领土,几乎占去了秦国边境的五分之四。可以说,春秋时代的秦国,被庞大的晋国以巨大的扇形包围着。

可是,从春秋大国争霸开始,秦、晋两国却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过很为天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83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