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理想主义者,集体建房(1 / 2)

方唯对瑶寨的这个大客户充满了敬意,人家为了本地的农业生产东跑西颠,真的是拼尽了全力。

不过这样也好,起码瑶寨培育的【农优58】稻种有了固定的客户,也为下一步继续改进稻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下午。

县育种基地的王亮来到了大队,对方送来了育种材料的货款,一共是135万元。

“方支书,真的是太感谢了!你这次为我们提供的育种材料,起码能保证两万亩农田两季的生产所需。等秋收你再帮我们培育一些,明年就不用再生产了。”

对方走进方唯的办公室,顺手把提着的烟酒放在了办公桌上。

方唯瞟了一眼没吱声,就两条烟两瓶酒的事儿,对方愿意送就送呗,他也不当回事。

“30万斤育种材料,够两万亩农田使用两季的吗?”

他请对方坐下,让人送来了茶水,然后问道。

按照他之前的测算应该是不够的,不知对方为何这么说。

“方支书,我们改进了育种的流程,采用了套种的方法,每一亩的材料消耗量就减少了。我们现在呀,不追求产量,得把品质放在第一位,这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王亮哈哈一笑,做了详细的介绍。

【yx-032】稻种目前正在积极推广,面临的竞争也很大。所以育种基地采取了相对稳妥的做法,不着急上量,而是步步为营确保稻种的品质。

方唯诧异的看了对方一眼,没想到对方还能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放长线钓大鱼。

“这样挺好!等到来年春播的时候咱们再沟通,如果不需要帮你们培育育种材料,到时候你提前给我们出具一份公函,好吧?”

“没问题!”

两个人如今倒是相处的不错,本来也都是为了工作,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一季育种基地的收获也不错,【yx-032】稻种的亩产虽然人为的降了下来,但由于扩大了种植面积,总产量则达到了1200万斤。

按照收购价计算,总收益达到了1416万元。可供应200万亩-240万亩农田所需的种子,已经和五个县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王亮在方唯的办公室坐了一个来小时,便告辞离去。

郑虎正好进来找方惟有事,一眼就看到了办公桌上放着的烟酒。

“虎子,你可真会挑时间!育种基地的王主任给的,你拿一条烟去抽吧。”

“多谢三哥,那我就不客气了。”

郑虎直接抓过来一条烟拆开,方唯则把剩下的烟酒放进了柜子里。

“三哥,公社刚下发的文件,给了咱们大队10个招工回城的名额。”

郑虎点上一支烟,然后把文件放到了方唯的面前。

又是招工回城,方唯不禁暗暗的叹了一口气。知青们在队里锻炼了这么些年,基本上都成长起来了,用着很顺手。

但回城的事情牵扯到人家的前途,再舍不得也只能放行。

“让各队先选出一个人选,然后从12个人当中抽签抽10个人出来,然后送他们走。这件事你来负责,我就不参与了。”

方唯给郑虎交代了几句,对方便带着文件转身离开,走的时候也没忘带上那条烟。

如今各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安排知青回城,队里的知青人数也在慢慢的减少,终有一天会人去楼空,为这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活动画上句号。

第二天。

方唯去各队巡视了经济作物的生长情况,目前整个大队这一季种植的都是生,上一季种植的黄豆,等生采收之后就会会种植烤烟。

“方支书,我们队上的生再有几天就可以采收了。我觉得这一季的生长势良好,应该有不错的收成。”

张楚陪着方唯在一队转了转,他介绍说,一队培育的高产作物种子取得了成功,上一季的黄豆种子就不错,相信这一季的生种子也一样抢手。

两天后。

大队开始采收地里的生,经济作物虽然归副业队管理,但种植的时候和采收的时候,还是会动员全大队的社员知青一起出动。

一共有1800亩的旱地坡地种了生,,几天的功夫就采收完毕,总产量为117万斤。

上一季的黄豆还存放在库房里,一共是99万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117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990000】

【总点数:16911380点。】

等生脱粒、晾晒之后,郑虎就准备将这两种高产作物的种子卖给收购站。毕竟数量太多了,零打碎敲的卖都不知道要卖到啥时候去。

“虎子,还是分开卖吧,这可是一大笔钱,小心有人眼红。”

方唯想更多一些,生和黄豆种子的单位价值肯定要比稻种高,一次性卖给收购站怕是不妥。

他觉得最好还是分批卖出,反正经济作物的种子又没有强制收购的要求。

“也对,那我想办法去联系一下。”

郑虎点点头,觉得自己疏忽了,做事不应该那么高调。

随后他放出风,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大队分别找上门来。他们实际上早就眼馋高产黄豆种子和高产生种子,但之前由于产量有限,根本买不到。

一个大队种一季黄豆大约需要2万斤种子,种一季生大概需要6万斤种子。

光是这三个大队就购买了6万斤黄豆种子,以及18万斤生种子。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大队前来购买这两种种子,瑶寨的那个大客户也听到了消息,赶来之后把剩下的高产种子全都包圆了。

下塘大队卖高产生种子收入了269.10万元,卖高产黄豆种子收入了475.20万元,加一起就是744.3万元。

实际上种植经济作物比种植主粮赚钱,但由于主粮有生产任务,包括口粮、征购粮和公粮都必须完成。

所以,大家一般都是以种植主粮为主,少部分的田地可以种植经济作物。

“三哥,咱们以前光盯着水稻育种,实际上高产经济作物的育种更赚钱。咱们今年的现金收入远超1000万元,感觉就跟做梦似的。”

不要说郑虎,就连一向稳重的刘会计、治保主任等人,都笑的合不拢嘴。

今年大队的收入实现翻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家能不高兴吗?

“不过今年就没有生油分了,各家想吃炒生或者生油,自己掏钱买去。黄豆还有一些库存,一直到明年春节的豆腐供应都没问题。”

方唯提醒了大家一句,郑虎等人也不以为意。

首先队里根本不缺食用油,包括菜籽油、茶油都给大家进行了分配,也需要那一点生油。谁家想吃,想想办法还是能买到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钱吧。

黄豆的话,大队可以从其他公社购买。需要的其实也不多,只是为了保证社员们的豆腐供应。

今年收入大幅增加的项目主要有几个,一是增加了定型稻种的种植面积,产出的多了收入自然会增加。

第二就是大队培育出了品种十分出色的猪,输出良种猪增加了收入。

第三就是开始全面培育高产经济作物的种子,这一项增加的收入比较多。

大队部整天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方唯又开始当甩手掌柜了,每天在山上转悠,查看大队的植树造林情况。

截至目前,队里的板栗树林和油茶树林已经扩充完毕,高山上的珍贵树木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在林下栽种的草药业已初具规模,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这个瑶山下的偏远大队,早已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回到家,方唯开始做新的规划。这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未来房屋的建造,以及乡村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做好了规划,他便召集大队干部和各队队长开会讨论。

“三哥,你这个规划一看就让人热血沸腾,可是不是有点超前了啊?”

当方唯公布新的规划的时候,大家在兴奋之余又有些担心。主要是担心这个规划到底能不能实现,会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按照规划,大队将重新划定宅基地,统一建造房屋,实行集中居住。

蓝图画的很好,家家户户都是三层小楼,有庭院、有整齐划一的道路,同时还会实现自来水入户,保证排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