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杂交水稻的培育难度更高一些,所以大家要认真掌握这些技术要点。
好了,我的讲课就结束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二队的育种小组多探讨。”
听了方唯的讲课,大家都很有收获。
这要感谢队里一直坚持的业务学习,还得感谢像吴茂盛、高青山等一批人。
他们为队里培养了大量的人材,要不然很多工作都无法推进。
方唯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出门准备回家。
结果就看到高文书从远处骑车赶了过来,喊道:“支书,队里有事,大队长请你去一趟。”
“什么事这么风风火火的?”
方唯骑上自己的自行车直奔大队部,路上还问了一下高文书。
“我不知道啊,大队长没说是啥事,只是让我来喊你。”
对方一问三不知,方唯也就不问了,很快就赶到了大队部。
“三哥,公社刚下发的通知,上面给了公社50个招工名额,咱们得去争一争。”
郑虎正在等他,一见面就直接说了喊他回来的目的。
牵扯到知青的招工回城名额,各大队都虎视眈眈在盯着,他希望方唯能多要几个名额回来。
“嗯,我现在就去公社。”
方唯也知道事情比较急,所以顾不上回家吃午饭,直接骑车去了公社。
结果他走进郑先发的办公室才发现,全公社的大队长或支书都来了,都不用问,肯定是奔着招工名额来的。
“大家的动作都很快啊,上午刚发的通知,这会儿都到了公社。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你们来之前我和黄主任商量了一下,这次招工名额平均分配,每个大队3个名额,下塘大队除外。”
郑先发搞起了平均分配的把戏,其他16个大队平均3个名额,只有下塘大队是2个名额。
方唯心知肚明,这是因为年前自己队里走了一个姜霞,所以才扣了一个名额。
全公社一共17个大队,这样一来,50个名额正好够分。
“我没意见。”
方唯第一个表态,他是比别人都少一个名额,连他都没意见别人更不好说啥。
随后,他带着两个招工名额返回了队里,先回家吃饭,下午就召集大队干部和各队队长商量这件事。
“老赵,你们二队这次不参与招工名额的分配,没意见吧?”
方唯也和郑先发一样,决定把二队排除在名额竞争之外。
二队到现在已经走了两个知青了,有的大队连一个都没走。这些知青也不容易,各队队长都想为他们争取一下。
为了公平起见,方唯点了赵金生的大名。
“我没意见,回去后我会去做知青的思想工作的。”
赵金生也明白是怎么回事,方唯不可能每次都偏袒二队,如果那样做的话,他这个支书就不合格。
接下来,11个生产队各自推举一人,然后由大队干部和各生产队队长进行评议,从这11个知青里面选出2个人。
最终,这两个名额一个落在了12队、一个落在了7队。
“三哥,上面就不能一次多给一些招工名额?这些知青在农村呆了这么久,吃了不少苦,让他们尽早回去得了。”
郑虎和二队的知青都很熟,和其他生产队的知青关系也很好。
他能理解这些知青想回城的心情,只可惜每次的招工名额都很少,注定大多数人会失望。
“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要是能解决这么多知青的就业问题,早就让他们都回去了。这事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来,要是过于急躁肯定会出问题的。”
方唯对于郑虎在某些方面的迟钝,已经彻底绝望。
不过他还是解释了两句,能不能听懂就不关他的事了。
招工的事情只是个插曲,知青们躁动了几天又安静了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青们的年龄也越来越大,面临的现实问题就会更多。
方唯帮不了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像姜霞有一个好姐夫,可以凭关系要来招工名额的。
过了几天,那个渡边又来了。
这次只有他和一个翻译到访下塘大队,县里派王亮陪同,不像上次那么隆重。
“方先生,经过我的调查,你上次说的【南光二号】稻种的产量很真实。我打算投资你们的育种项目,但育种技术得和我方共享。”
在渡边看来,他能进行投资就是对方唯最大的恩惠。
他不认为对方能拒绝这么好的条件,因为他这次来到当地,眼睛里看到的只有贫穷和落后。
面对大笔的投资,不信对方不动心。
“对不起,我们的育种技术不可能流向国外,这是原则。”
方唯直接拒绝了对方,连一点余地都没留。
这个时间点,两国刚刚建交,小日子也很有意愿到国内来投资。实际上因为国人很少与外界打交道,在获取了投资的同时,也没被小日子“顺走”了不少好东西。
这和大家没有保密意识有关,同时也和小日子的奸诈有关。
反正方唯就不愿意把技术给小日子,即便是对方拿回去,搞不出来像【南光二号】这样的高产稻种,他也不愿意。
最终,渡边很失望的离去,转身去了清河县。
“方支书,面对大笔的日元投资,你就不动心吗?”
事后,王亮和方唯聊了聊。
说实话,他当时都动心了,恨不能让渡边给育种基地投一笔钱。只可惜育种技术不是他的,他可以使用但不能外传。
最关键还有一点,基地甚至无法培育不育系。
“不动心,我现在不需要投资,我拿了人家的投资就等于替他们在打工,没有意义。”
方唯不想说太多,等未来形势转变国门打开,很多人在吃了亏之后才会发现,原来外面到处都是陷阱,引进技术、引进生产线被人家坑的苦不堪言。
他本来就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为什么要和小日子合作呢?
王亮叹了一口气,随即离开了队部。
在这件事情上,县里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表意见。
武耀阳的眼光还是有的,他认为只要按部就班的发展,新林县一定会靠自己的力量,成为全地区乃至全省的杂交水稻育种中心,没必要和外国人合作。
过了一段时间,消息传来,清河县农业育种基地接受了渡边的投资,将自有的育种技术和盘托出,交给了渡边。
郑虎等人知道以后,在队部大骂常温元,说对方不是东西,学会了方唯的技术却卖给了外国人。
方唯笑而不语,他当时的确是抱着一种信念,才一趟趟去清河县给他们传授技术。
不过,清河县的表现令人失望,对方搞出来的【清河一号】算不上完全成功,瑕疵太多。
而且他传授给清河县的技术,都在【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手册】上写着呢,甚至还没有手册上的全面。
因此,方唯并不生气,只是感到有些不值。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队里开始放鸭,所有的水田里都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鸭子,看起来很和谐。
不管是麻鸭还是肉鸡、蛋鸡,存栏数一直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基本上能做到出栏(淘汰)一批补充一批,实现了可靠的循环发展。
郑虎带人在山上忙碌一个月的时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告一段落。
趁着这段时间比较闲,郑虎安排人开始榨菜籽油。
全大队今年一共采摘了640500斤油菜籽,最终收获了192150斤菜籽油。
“三哥,这些菜籽油怎么分配?”
“按照平均每人50斤进行分配吧,剩下的菜籽油暂时归入存库。”
郑虎找方唯商量,最终确定了平均每人50斤的标准,一共分出去了10万斤菜籽油,还剩下92150斤菜籽油归入了库存。
正好县机关食堂缺少食用油,队里就给他们卖了4万斤菜籽油,剩余52150斤菜籽油,收入了3.2万元现金。
【采收农作物,点数+640500,总点数:9187630点。】
趁着现在的点数很富裕,方唯便消耗了500万点点数,将【种植区】从12级提升到了13级。
【归属(临时)土地】→【农田】→【种植区】
【区域面积:200平方公里(30万亩)】
【区域等级:(13级,0\1000万)】
【区域属性:耐旱、抗涝、抗病虫害、加速生长、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