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42(1 / 2)

/>晋国(魏赵韩):“俗刚强,多豪杰侵夺;上气力,悲歌慷慨,高气势,报仇过直。”

北地边民:“迫近胡寇,剽悍,少礼文,好射猎。”

宋卫两国:“其俗刚武,上气力,好气任侠。”

燕国:“地卓远,人民稀。民雕悍少虑,敢于急人,轻疾而易死。”

齐国:“武勇者长。地广民众,兵强士勇,多技击之士,贪粗好勇。”

楚国:“天下之强国也……其俗剽轻,易发怒。”

吴国:“君皆好勇,其民好用剑,轻死易发。”

越国:“文身断发。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

岭南:“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为簇。”

秦国:“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闻战则喜。”

凡此等等,只是春秋末期社会尚武风气的部分记载。历史的实际情形,应当比文献记载更为厚实浓烈。普遍的尚武精神的形成,在当时具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大体说来,有四个方面的社会原因:

其一,个体自卫意识、财产意识的觉醒,产生了普遍的武备需要。

从最根本的方面说,在私有经济尚未最终定型的春秋时代,保护其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职责,首先就落在了私有者个人身上,其次才是推行新政的新兴政治势力,再次才是日渐倾向于保护私田经济的官府。无论这些私有者是归附于新生政治势力旗下,还是以家族氏族为单元,抑或自发结成群体以对抗官府,首先需要的,都是一种精神勇气与最基本的个人兵器。无论是农民、商人、工匠,还是出游天下的士子,基于防身与保护财产的需要,都有持有兵器的迫切需求。这一点,是尚武精神蓬勃生发的最深刻原因。

其二,国家政策的奖励与引导。

在连绵不断的霸权争夺战争中,无论大国小国,无论是否推行新政,都有强烈的进攻或防御需要。当诸侯国扩大军队的权力不再受到王权制约时,征召民众入军的需要急剧增加,仅仅是贵族子弟成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扩张或自保的实际需求了。故此,各国都不约而同先后开放了兵器禁令,不但允许民众持有兵器,而且下令官吏在政事场合也必须携带兵器。这就是春秋官吏的“各得带剑”。

事实是,春秋晚期,各国官吏、士人、民众,已经普遍性地佩剑行走了。《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当时邾国的许多民众逃亡到鲁国,鲁国执政大臣季武子,下令赏赐给逃民每人一套衣裳和一口短剑。在各大国中,恰恰是尚武之风最浓烈的秦国,下令官吏“带剑”的时间稍晚,是在秦简公六年,也就是处于春秋战国过渡期的公元前409年。

其三,国家君主与大臣阶层尚武精神的激发。

与后世有很大不同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尚武并亲自征战的国君,数得出一大群。小国君主如鲁庄公、郑武公、宋襄公等等。大国君主如齐桓公、齐庄公;晋国的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楚国的楚武王、楚文王、楚共王、楚庄王;秦国的前五代君主,以及春秋中晚期的秦穆公、秦康公、秦景公、秦厉共公、秦简公等;吴国的寿梦、阖闾、夫差;越国的允常、勾践新生魏国的历代领袖及魏文侯、魏武侯;新生赵国的历代领袖及立国君主,韩国的历代领袖及立国君主,等等。几乎是代代皆好勇,举不胜举。

可以说,那时的君主与大臣,凡是能才者,都是文武两通的杰出政治家,很少没有上过战场的大臣。这种普遍的君王亲征现象,普遍的大臣征战现象,一直延续到秦帝国建立。西汉之后,君王亲征与大臣上阵,就日渐稀少了。再后来,终于减少到凤毛麟角了。

从总体上说,尚武精神是春秋时代迈向战国时代最为坚实的精神根基。

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

目录

第四编新文明爆炸时代

战国时代是一个文明大爆炸时代,诸子百家、商旅贸易、技术创新……我们今天赖以前进的统一文明框架,我们熟悉的社会生存方式的基本传统,我们最主要价值观体系的历史根基,都产生于战国时代。

战国社会鸟瞰

1.战国时代的文明史地位

2.总图景:战国时代的四大阶段

3.冶铁工业:战国时代的生产力跃升

4.铁器应用的普及

5农业水利的发展

□魏、楚变法之后,求变图存是当时强大的社会思潮□合纵连横的邦交对抗,是战国时期国家对抗的基本方式□六国合纵是最早的国家共同体;《战国策》是多极力量抗衡的百科全书魏国李悝变法

1三晋集团强势崛起

2政策并进:战国初期的大国新战争

3变法直接动因:魏氏大国战争的失败

4魏文侯李悝变法

5变法后魏国之大举扩张

6魏国变法的连锁激发效应

□三晋集团强势崛起,同一阵线中不同集团的竞争是文明发展史上最大常数之一□魏、赵、韩三国“互不开战,各自对外”的行动原则具有区域性国家集团特点□法家主导战国变法潮流的历史走向;而儒家主张全面复古,不受新势力欢迎楚国吴起变法

1吴起入楚之前的生命坎坷

2吴起入楚。力行变法

3吴起变法的当时成效

4贵族复仇。吴起惨死

□吴起变法瞄准了最要害的封地分治问题

□吴起变法经历的曲折,是战国改革派与保守势力惨烈交锋的缩影韩国申不害变法

1韩国变法史料辨析

2申不害早期档案

3申不害术治体系的根基

4术治理论在政治实践中的变形

5申不害的韩国变法

6申不害变法在大国战争中流产

□商鞅的法治理念与术治派深刻对峙:个人行为是否以法律为准则,是国家或治或乱的根本界限□韩国战时变法的悲剧:术治之下的阴谋化政治导致国家灾难齐威王驺忌变法

1田氏齐国的治国理念

2齐威王田因齐的人才理念

3整肃吏治:齐威王驺忌变法

□齐威王以重视人才闻名,可是齐国人才被任用为政的却很少,齐国的大政治家也极少发挥主导作用□一直停留于局部变革的水平、变法始终具有人治色彩,是齐国变法的历史缺陷秦国商鞅变法

1秦国变法大出天下意料

2秦国在战国初期的内乱穷弱

3秦孝公集团力挽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