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1 / 2)

“不是说这橡胶树被种出来以后,这什么轮胎也能搞出来了,到时候长途马车的速度就快了,去哪儿都不算远了。”

“要在那个什么蓟县修大新的皇宫呢,已经招了许多有修房子和修路经验丰富的人去修皇宫了!”

“按我说啊,这大新的皇宫就得修的大才是!不然楚娘娘住着不舒服。”

“就是就是,怎么大怎么来。”

百姓们都在欢呼雀跃,从此以后中原这块土地上再无战乱。

另一边的蓟县内,这里现在还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县城,城内的百姓甚至属于那种在原平国都吃不饱的哪一种。

百姓也几乎不识字,只偶有一两个识字的得知此处被选为了大新的皇都,欢呼雀跃地说蓟县真是走了大运气。

并且,在报考蓟县县令之前完全不知情的李朝更是感觉一个天大的惊喜砸到了她的头上,谁能想到蓟县会成为皇都?李朝到蓟县上任的当天,就受到了现在河北负责人施妤的叮嘱。

蓟县重新划地,现在的蓟县实在是太小了,作为皇都是属实有些小家子气。

李朝直接忙的那是一个晕头转向,并且终于明白为何她来之前会有人给她送咖啡了,这不喝咖啡简直没办法活啊!虽然她想喝糖水,但是现在唯有咖啡续命。

上任不过七天,李朝的双眼下就已是厚厚的黑眼圈,满脸憔悴,那些个县吏也没比她好在哪儿去。

李朝在新立大学毕业的时候成绩很好,属于是一等,只有一等成绩的人才能报县令的职位,其他成绩的人只能报县吏。

因此这群县吏一个个都悔不当初,若是在大学的时候学习再好些,说不定蓟县县令的位置就是他们的?但是想想也就归想想,他们能来皇都这个地方做县吏,已是祖坟冒青烟了。

蓟县不光重新划了地,楚旋还将名字也改了,名为燕京。

燕京县里的百姓全部都被火速的投入劳动之中,跟着那些个有经验的修路,打地基。

许梅青和许五是一对兄妹,二人一直都生活在蓟县这个贫穷又狭小的地方,两个人都不识字,只是知道现在这里叫燕京,将来就是大新的皇都,他们二人每日也得做活计,就连他们几岁的小妹妹也要出来捡石头,清理杂物。

许五负责的任务是打地基,他从没见过这样子形状奇怪的皇宫,也没见过那些运输过来的建筑材料,一切都让他感到很新奇。

许五卖力干活,却突然听到旁边有人说,“县令大人来视察工作了!”

李朝看了看勤勤恳恳干活的工人,“你们干你们的活便是,我就是来转转。”

许五差点忘记在大新民不必向官员下跪,下意识的就想跪下去了。

许五低头继续干活,只听得那县令和一旁的人说:“这是周部长和圣人早就设计好的皇宫图纸,就等着今日呢。”

另一个人说:“从各地抽调过来的人手都还在路上,这几天你们再坚持一下,很快其他的工人工匠就会来支援建设燕京了。”

李朝差点感动的都要哭了,她对着来视察的施妤说道:“太好了太好了,这半个月我日日喝咖啡,嘴巴都是苦的。”

许梅青很喜欢现在的活计,她本来觉得这应当算是徭役,但是又给工钱和饭吃,就连干活的工具也不用自己准备。

她想着,存了钱自己也能去读那个什么夜校,还可以送小妹妹去读小学堂。

许梅青回到家,忍不住感叹:“咱们这算是天下脚下吗?”

许梅青的小妹妹许春天回道:“是吧,咱们这也是皇都呢。”

许五又说,“修皇宫的时候占了许多的房子和地,以后都是要赔给他们的,大新当真是好的很。”

许梅青此刻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家中这破破小小的院子已经飞速的增值,“咱们家这个院子虽然小,咱们兄妹三个人住便也够了,钱要省着让春天去读书的呢。”

许五想了想还是说,“我问过了带我们做工的大兄,他说在大新,孩子读小学堂不要钱,只要一点点书本费。”许梅青瞪了他一眼,“我也问了,但是读中学堂和大学堂可是要钱的呢!”

“那得她考得上才行。”

*

燕京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建设,以保证楚旋能够早点过去,正式登基。

但是楚旋不着急,她这具身体现在也才三十多岁,但是她已经有种想要退休的感觉,但是事实是她休息不了。

天下是统一了,但是后面要做的后续工作还有超级多,更别提祝青寒天天盯着她,每日都是一大堆的工作。

楚旋:.救命啊,007了。

祝青寒现在已经非常具有一个统治者的觉悟,楚旋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已经知道她待不了多久,所以要榨干她最后一点的时间!

她会在登基一年以后回去,这件事她可谁都没说,楚旋不想把这种分离和分别的事搞的太正式,而且大家现在都在积极建设大新,也不想她们分心。

她只是想在这段时间多看看她们,把她们的样子记在心里,就算回到了现代,她也不想忘记。

她们初次相遇的时候,在仙安山一起居住的时候,一起下山的时候,慢慢打下地盘的时候,最后建立理想乡的时候,对于她来说都是珍贵的回忆。

楚旋知道,如果不是她们,自己就算拥有了这个金手指,也没办法在这个乱世建立理想乡,建立新国。

不过幸好现在新国需要用到她金手指的地方越来越少了,青霉素已经研究出来了,占城稻也种植下去了,至于其他的,以现在大新的科技水平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信要不了100年,通上电不是什么问题。

一切的一切好像真的没有什么需要她操心的了。

*

燕京的建造让人成功的知道了什么是大新速度,登基大典的日子也定好了,就差楚旋人过去做繁琐的准备了。

而燕京要迎接的不光是楚旋以及部长官员们,还有一大部分特地赶去燕京看登基大典的百姓,其中不乏许多熟悉的人物,秋芸和她的女儿们,柳玉成一家,乔寻真一家,丁卓然和孟天春等被解放的花娘,黄如容一家.

总之,现在的燕京街道上全是人,而且绝大部分不是本地人,而这群外地人互相你看我看你,几乎全是熟人。

“你怎么在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