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节(1 / 2)

施嫦不想接受这个现实,她低头玩手指,觉得自己虽然看起来还坐在这里, 但是灵魂已经出窍了,“你看我像是会造船的样子吗?”

楚旋毫不让步:“你可以学。”

施嫦:“我学不会。”

楚旋:“我不信,你说气话。“

施嫦:“圣人太高看我了。”

楚旋悠悠地说:“如果你不想去造船的话,你就去彭嘉县处理那些个富商权贵的复杂关系网吧。”

施嫦:?.那她还是去造船吧。

楚旋看出了施嫦的不情愿,便拿出她提前想好的话术来,”你知道我为什么说现在出海对于大新来说很重要吗,现在的百姓的粮食基本都是靠土豆和红薯,小米产量极低你是知道的,所以现在我们才需要出海寻找更多优秀的种植物,若是能找到产量高的粮种,大家吃米都能吃饱, 自然也能用米来做米粉了,到时候街上也会有人开用米制作的各种食物。”

听到米粉二字, 施嫦抬起头,“那到时候街上就有人卖螺蛳粉了。”

楚旋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施嫦继续玩手指,“出海若是为了寻找粮种确实很重要,但是我只坐过船,之前的研究对象都是些小型玩意,船这么大的东西,我还真没尝试过。”

楚旋往靠椅上一靠,“奉县有个世代造船的家族,在手工以及制造方面我想你不担心亲自动手,我需要你去做的是,利用物理知识和你的机关精巧之术思考,如何将船造的更好,这件事我想只有你能做到。”

施嫦不接受楚旋对她画饼式夸奖,她幽幽地说:“明明还有个师姐也能做到。”

楚旋轻咳两声,“施妤,她在比较适合干行政这一块,论技术还得是你。”

马车刚到奉县不远,施嫦就闻到了一股海水的味道。

在来奉县的前几天她都在熬夜啃资料,恶补造船知识,若是没有亲爱的师姐每日晚上给她煮一碗螺蛳粉她真的觉得自己要坚持不下去了。

施嫦这样的大人物来到奉县指导造船工作定然是要丰县县令亲自迎接的。

奉县的县令是杨白鹰的同窗,方雪兰。

方雪兰不光亲自前来迎接,还十分贴心的备了螺蛳风味的汤饼。

施嫦知道米粉的原料是米,螺蛳粉其实在大新属于是一种很奢侈的食物,它的粉是用米做的,汤头也是用各种食材加螺丝熬制出来的,里头的各种香料和调味也是很难得。

若不是楚旋能变出来,她想隔三差五就吃到这样的东西,是很难得的。

至于这方雪兰准备的螺蛳粉风味汤饼,也就是因为奉县地靠海边,简简单单拿螺丝熬的汤,自然也没有灵魂酸豆角。

酸豆角的腌制需要盐,百姓们可做不起这么昂贵的东西。

方雪兰是听过这位施部长的爱好的,说是她很喜爱一种叫做螺蛳粉的东西,但方雪兰只能用字面上去揣测,螺蛳粉的粉她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拿螺丝熬汤煮点索饼进去总归大差不差吧。

奉县靠海,每日风吹日晒,方雪兰没来上任多久人便黑了一个度。

方雪兰和施嫦一起喝着鲜美的螺丝汤,叹道:“我来这奉县才发现,其实奉县靠海,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做成特色的东西的。”

施嫦昨天晚上看了一夜的物理和造船知识,眼睛都没闭一下,微微的海风吹到脸上,她觉得还挺舒服的。

方雪兰又自顾自地说,“而且我来了奉县以后才知道,在海边还生活着一种住在船上,以打鱼为生,没有户籍的人,这边都管他们叫白水(1)人。”

施嫦喝完最后一口螺丝汤,疑惑道:“没有户籍?他们一直都没有户籍吗?”

方雪兰见施嫦终于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从大骊开始便没有户籍,因为他们没有田地,又一直在水上生活,登记户籍多有不便,因此在大骊是算作贱籍的,不过施部长放心,我已经让他们签了人身合同保障书,重新登记了户籍,也让他们不要住在渔船上了,那样总归是不安全的,而且天天都住在潮湿的地方,对身体也总归是不好的吧。”施嫦放下汤碗,“那他们的教化问题你也要多上些心,让他们快些融入岸上的生活。”

施嫦虽然自认不是什么卷王,但是吃完了饭,就马不停蹄开始工作也算是她的做事标准。

否则吃了饭以后也确实没什么事干啊,早日将能够远航的船造出来,就能早日吃到米粉,施嫦如此想到。

奉县和旁边的几个县都靠海,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什么重用和实际的发展。

大骊似乎不太注重海运和海产物的加工。

楚旋上台以后,当即就注意到了奉县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奉县现在不光要和旁边的县联合起来修大码头,还有个造船厂的项目在这,方雪兰觉得自己分到这当县令实在是运气超好。

只要把造船这件事干出成绩来了,她还怕以后当不了了不得的大人物?

很快,施嫦就在方雪兰的陪同下先去参观了正在修建的码头。

在中原,靠海的地方本来就比较穷,虽说靠海可以吃海,但是远远不如种地稳定,若是今天捕鱼捕着了,那便有的吃,若是捕不着,全家人饿肚子。

若是遇到大浪,性命还得赔进去,怎么看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那些个白水人没有户籍不说,连活下去都很成个问题,幸好的是奉县天气不算低,冬天也不是特别冷,否则他们住在船上,一准被冻死。

杜是是便是这样的一个白水人,她今年十五岁,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杜是是能活到15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白水人不与陆地上的人通婚,如果杜是是的运气比较好一直活下去,那她的结局左不过便是嫁个和她一样的白水人,继续延续这样的生活。

但是这一切都在大新的县令到来以后改变了,杜是是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应该怎么念,是哪几个字,但是好在她们一家人都有了户籍,还不用再在渔船上生活,还能找到活计做,简直是杜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杜是是能活到现在全靠力气大,身体好。

因此她很快便应聘上了修建码头的工作,还因为搬东西比男人都快得到了夸奖,白水人上岸这样的事换做以前,定然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如今一切都按大新的规矩,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杜是是因为常年在海边,肤色偏黑,她喜欢做活,每日管饭不说,还给钱。

而且县吏们还给所有的白水人都安置了住所,杜是是从前睡觉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渔船在摇摇晃晃,那时候杜是是想,若是能睡在床上就好了,而现在睡在安稳的床上,又有些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