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2 / 2)

王秀才似乎也是如此打算,休息了好一会,他的脸才恢复了一点血色。

午休时间结束,又到了需要干活的时候。

王秀才的面色又变得难看起来,他艰难地起身,只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扶着墙站了好几秒。

这时正好有几个娘子路过,她们笑道:“王秀才,怎得站都站不稳了。”

王秀才与她们是一起做事的,因为他的力气实在是小,就和之前吃不饱饭的娘子差不了多少,便分到了一起。

有时候那些娘子们尚未做得面色惨白随时一副要去了的样子,他倒是日日如此。

王秀才摆了摆手,一边涨红了脸,“我没有,我就是靠着墙站一下。”

娘子们笑嘻嘻地走了,一边走一边还回头说:“下午的活可重了,你可要省些力气。”

王秀才见状,扶着墙的手臂明显晃了一下。

李田绣知道王秀才的并不讨街坊邻居的喜欢,毕竟他平日里总是端着读书人的架子,自以为高高再上,说话一点也不好听。

王秀才心如死灰的干活去了。夜里,干完了活,全家人聚在一起数今日发的工钱。

李承还是有些不可思议,这服徭役给钱,还管饭,工钱还是现结。

不光如此,以前还有开元通宝的,拿去换这娘娘钱也是可以的的。

李田绣家里没几个铜板,抱着试试的心态拿去换了,结果没想到还真换到了。

这件事刷新了李承这样底层百姓的三观。

原来县吏是可以这么和蔼的,士兵是可以不凶神恶煞的。

王燕燕将娘娘钱锁起来,语气带了点向往,“我今日听说了,说是后续通平县的孩子也要去读书,大新的孩子都要读书,咱们也要认字。”

李承嘴巴长得很大:“咱们也要认字?你没听错的,咱们?不是小娃娃。”

王燕燕也有些紧张,她点头,“我开始也像你这般想的,是不是我听错了,结果就是咱们,说是大新这边不允许有文盲的存在,文盲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不认字的人!”

李承急的在屋里走来走去,“咱们去认字,咱们能学的会吗,万一学不会,会不会被赶出去?”

王燕燕摇头,“不知道,但是听说基础的东西都修完以后,就要开始了。”

李承崩溃道:“我宁愿每天不眠不休的做活,我也不想去认字啊。”

李田绣听了半天,最后问,“那我这样的小娃娃也要去学认字吗?”

王燕燕抱着她,笑道:“我问过县吏了,你这样的小娃娃要去读什么小学堂,现下通平还建不了学堂,因为孩子太少了,到时候你要去兴山读书。”

李田绣笑道:“那我读了书是不是就能当县令了! 我以后要当县令!”

李承甚至都没心思听王燕燕说李田绣要求兴山读书的事情,他满脑子都是自己要去学认字那可怎么办。

对于李承来说,自己是底层百姓,读书认字这样的事本就是遥不可及的,对于他来说,这些东西不是他能够接触的,他这样的人怎么能认字呢,简直太奇怪了,他不认字才是正常的。

王燕燕虽然表面上不如李承那么担心,但也是一晚上睡不好。

第二日,她大着胆子问那县吏娘子。“若是这后面的什么扫除文盲里学字学不会怎么办,会不会被赶出去,我不识字,连书都没摸过,怎么能学的会呢。”

王燕燕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谁知那县吏娘子笑道:“你放心,咱们这简体字比大骊的文字简单,还有拼音做辅助,简单好学的很,我以前也和你一样大字不识一个,也是觉得自己学不会,你瞧我现在,还有什么不会的,凡事不要先害怕,先尝试着去做。”

王燕燕惊讶,因为这位县吏娘子完全看不出以前和她一样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瞧这样子,她还以为是什么殷实之家出来的娘子呢。

王燕燕的担忧被化解了,她想,到时候等学字的时候她要好好的学,说不定真的能学会。

*

大新拿下临州一事,成功的让其他六国皇帝失眠了。

其中高羡和季兴为首。

季兴本就因为官员多有暴毙一事心神不宁,还将这一切怪罪在楚旋手上,现在王冲荣写信给他求助,他想都没想,自是同意。

顺便还骂了王冲荣一顿,当初他就说一起出兵踏平江南,他们偏不,说是害怕什么血雨幻光。

现在好了,大新拿血雨幻光砸过来了,知道害怕了。

高羡却有另一番考量。因为吴国和大平距离很远,他现在还摸不清大新的意思。

是单单的只看上了吴国的地盘,看上了河中盐池,还是想一口气全推了?

高羡想了想,觉得不太可能。

没见谁吃饭时一口气吃到吐的,吃饭自然是一口一口地吃,不可能一口气将一盘菜全吞了。

那样可是会噎死的。

高羡去过江南,知道这楚娘娘虽然做事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她的理念却是十分的明显。

那就是尽量让百姓过好日子,让百姓开民智。

高羡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但是他想了想,若是河中盐池被大新拿下了,那盐的价格必然会下调,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自己和大吴距离尚远,手自是伸不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