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2 / 2)

那娘子一拍大腿,“大学好,大学出来可以直接考吏事,没考上的,再不济来工厂兴许也是个技术员或者主任呢!”

沈舒兰倒还没想过去工厂当技术员或者主任,甚至厂长她都没想过,她时刻谨记祖母的嘱托,一心就想着往吏事去。

她明白祖母一定是和大新的部长们交换了什么利益至上的东西,否则为何她平白无故的连个大新户口都没有,观察期都没观察,就在此读夜校?

祖母用心之良苦,她又如何能够辜负呢?

沈舒兰就这样慢慢和隔壁的娘子熟悉了,对方有不会的也会问她。

沈舒兰从前就爱看关于算学的书,因此她听算学一课完全没有压力,至于其他的,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学的略为慢些,但是她回去多花些时间琢磨,但也能看懂。

夜校的老师可不会细致的给你掰开了揉碎了的慢慢讲,课程紧凑,他们只负责将课程讲完,其余的都需得自己悟。

但是成年人本就被生活琐碎之事给绊住,哪里又还有时间回家细细的琢磨呢?能通过夜校毕业考试,得个毕业证书,便已是不容易。

沈舒兰因此认识了一个学习搭子,对方是和她一样没有工作专心上课的娘子,且目标也是考大学。

沈舒兰高兴坏了,终于有个人可以和她一起探讨题目了。

扬州现在可只有小学堂,大新唯一一个中学堂可是在岳县,课程紧凑,沈舒兰自然不可能专程做个长途马车去。

学习搭子名叫柳易烟,和沈舒兰十分聊得来,两人得空便点上一杯茶,在学习氛围浓厚的茶肆一坐就是许久。

柳易烟偶尔闲聊,问沈舒兰是合适迁来的扬州,家中人现在在扬州做什么营生。沈舒兰自然知道自己的特殊性,也知道此事不能让旁人知晓,因此打哈哈的敷衍过去。

柳易烟也明白沈舒兰大概率是不想说,因此没再问过,谈话之间也并未提及家人。

沈舒兰想,她一定要考上大学,等沈家人前来时,她已成了一颗可以遮风避雨的小树。

*

祝青寒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其他国家的官员主动要求加入大新,而且对方开出的条件还相当的丰厚。

王婉表示沈家会尽可能的将他们所知道的一切事情告知于大新,并且愿意长久的蛰伏下去,帮大新不断得到新的情报。

要求是希望她的孙女能够尽快有资格入读夜校,考大学。

王婉证明了自己和沈家的忠诚,并且将沈舒兰留下来当人质,祝青寒没有理由拒绝。

只是她很好奇,便问,“为何王娘子只来了大新几日,便如此坚定的选择了大新呢?”

王婉整理了自己的衣袖,表情从容不迫开口:“原因有三,其一是大新的主要粮食红薯以及土豆,此物能令百姓吃饱,如今诸国之中,只有大新能做到,民以食为天,食物的重要性,我不会不懂,况且其他诸国似乎还不知道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方法,也并不知此物可以果腹。其二是大新的官僚体系,是我从未见过的体系,更重要的是娘子郎君皆可做官,无论出身,皆看本事。其三便是大新百姓脸上的表情,我想,我选□□心所向,总不会错的。”

第177章 三观崩塌

李富贵和五保已经从两个为了吃肉而月光的小少男, 变成了一个工厂里的小班长。

唯一没有改变的,那便是仍然爱吃肉。

五保和李富贵可以说是岳县里的老人了,后面来的都不及他们两个资历深, 因此他们之前每次路过那大门, 瞧见有投奔的流民满脸惊恐害怕的走进岳县大门, 都会语重心长地同他们说:“你们这是来到了福窝了,不需要再害怕了。”

和李富贵不同, 五保是孤儿,也没有姓氏, 当初户籍重新登记时,他也被提议过要不要加自己的姓。

五保想了想,他被叫做五保十来年了,突然间在前面加一个姓,叫李五保, 或者张五保听起来也怪怪的。

况且他实在是不清楚自己的爹娘姓氏名谁,索性就将五作为姓,就叫五保。

就是因为五保是个孤儿,故而没有烦人的公婆,没有讨人厌的亲戚,况且他本人没有什么姓氏要继承,这对有些娘子来说,是十分令人心动的在外条件。

剩下的只需看五保本人人品如何。

就连从前爱给人牵线搭桥的罗小翠也时常望着天感叹,现在的时代是真的变了,从前五保这样的郎君哪里会有娘子瞧得上,如今那些娘子宁愿和五保这样的孤儿吃个饭, 也不愿意和那些个父母都在的郎君见上一面。

并且现在的牵线搭桥和从前又是大不一样,岳县受楚旋的思想影响, 娘子们的气性可谓是相当的大,个个都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思,时常在接触的过程中就甩脸走人,也不像从前那般在乎什么名声。

再加上一些随遇而安不成亲的,还有一些成亲了又和离的,还有一些单身生子的,使得罗小翠成天长吁短叹。

罗小翠干了一辈子媒人这差事,心中竟生出几分使命感来,她深刻的为岳县的将来感到担忧!

杜月桂在回家的路上步履匆匆,却没想到是从前的媒人一把手罗小翠将她拦住。

杜月桂整理了自己的一下自己被风吹乱的头发,“罗阿婆,有什么事吗?”

罗小翠没成想自己运气这么好,竟碰到如今的县令下班回家,她说:“杜县令,我有个担忧,虽然我不知道这担忧对不对,如今,岳县成婚的人可少了!”

杜月桂点点头,顺着她的话说道:“纵使成婚的,和离的也不少。”

罗小翠连忙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你想,这成婚的人少了,生的孩子便少了,这样下去人越来越少,早晚有一天咱们大新不是得灭绝了?”

罗小翠有些紧张的看着杜月桂,她自认没有什么文化,纵使上了扫盲课,认了字,还是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

杜月桂倒是有些诧异罗小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而且还专门找到她来问。她不禁想起当初楚娘娘的一句话,顶层的女性越多,底层的女性才会想要去模仿。

杜月桂笑着回答:“罗阿婆倒是让我有些出乎意料。”

罗小翠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她活了这么多年,没成想自己还有脸红的时候。

罗小翠答道:“我现在岳县很好,我很喜欢圣人!所以我想大新一直这样好下去。”

这倒是罗小翠的实话,待在楚旋的治下好不好,是肉眼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