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1 / 2)

与君同归 漱己 1682 字 3个月前

蔼可亲。

老先生见了时青笑道:“那萧漪告了假,这几日可麻烦阿青你了。”

方才赵钰提了萧漪,这会儿老先生又提了萧漪,时青心里有些不舒服,但面上还是挂上笑容道:“先生我有件事同你商量。”

老先生对老婆婆道:“沏壶茶来。”

说完,他又对时青道:“阿青,你进来说罢,我身子骨不好,吹不得风。”

时青点点头,跟着老先生进了书房。

老先生的书房收着不少古籍,一进去便是满鼻子的书香气。

时青在老先生所坐的椅子边上坐下,开口道:“郓县的适龄孩童被父母送来念书的并不多,先生你也是知晓的,我这几日拜访了一十一户人家,这一十一户人家统共有三个五岁以下的孩子,九个五到十岁之间的孩子,一十六个十岁以上的孩子,五岁以下的拖个几年入学尚可,但大于五岁的,特别是十岁以上的却是不能再拖延了。但他们的父母却无一有送他们入学的打算。”

这时,老婆婆送了茶进来,时青停顿了下,将茶杯笼在手中。

老先生接过话茬:“父母觉着送去念书,不如帮自己做些活计,看顾弟妹。”

时青喝了口茶润润喉咙继续道:“是的,而且学资是个问题。”

时青又将自己方才同赵钰所说的主意复述了一遍。

老先生闻言思索片刻道:“你这主意虽是不错,但有两个问题:其一,布匹、农作物等等本来就是父母的营生,若是将部分抵作学资,虽比付现钱要容易上一些,但同时父母的收入就会有所影响;其二,若是父母为了将余下的实物的买个好价钱,而将残次品交予书院,我们要如何,收还是不收?”

“先生说得是。”时青放下茶杯道,“但虽然有困难,可否让我一试?若是成了,更多的孩子就能念书了。”

时青任郓县知县不过两年,因书院人手不足,时常来书院代课,他学识丰富,讲课也是妙趣横生,老先生因而对时青颇有好感,见时青如此请求点头同意:“既是如此,你便去试试罢,只是……”

“只是若是成了,书院里的先生哪里够。”时青为难道,“我让桐雨去贴了告示,这么些时日了却一个人也没有。”

老先生喝了一口茶水,宽心道:“船到桥头自然直,你先做你能做的事便可。”

时青点点头,将茶水一饮而尽,感激道:“多谢先生。”

时青辞别老先生,走在一条青石板小路上,一面走一面思索着是否有更好的法子让孩子们能来念书。

法子还没想出来,面前却蓦地立了一个人——穿青葱色衣裳的女子。

女子娇声道:“县太爷,你和萧漪把我的骨琴弄哪里去了?”

“五日前萧漪带着骨琴失去了踪迹,我也正在寻他呢。”时青斥责道,“他失踪之后,书院里的人手不够了,还要劳烦我去代课,真真是麻烦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