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10(1 / 2)

军进屯云中;另一位是程不识,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率军进屯雁门。

云中与雁门是边境线上的两处战略要地,既是防御匈奴的前沿阵地,也是进攻匈奴的前哨站。

刘彻下这两颗棋子,用意深长。

李广是在先后担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地的太守后,被召回都城长安,担任卫尉,即禁卫军的长官,这种闲职对李广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这回总算又回到了前线,心情十分舒畅。

李广无事可做,就发明了一种射击游戏:先在地面上画出军队的方阵,然而在远处,对所画的军阵进行定点的射箭,根据所射的情况来进行罚洒。李广一生最喜爱射箭,箭术的高超,无人出其右。

程不识也是一位抗匈名将,但跟李广相比,名气却是小了许多,因为程不识是位循规蹈矩之人,以严谨而著称。行军作战时,每到一处,势必要先构建防御阵地,晚上要派人严密地巡营,要鸣击刁斗,每天都有大量的文案工作要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觉得苦不堪言。所以当时的士兵们都喜欢在李广的帐下,而不喜欢追随程不识将军。

程不识自己倒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评道:“李广将军的部队,军令简单明了,如果敌人发动突袭,就容易陷入困境中,但他的士兵都非常的骁勇,乐意为李广而死,这是李广的人格魅力所在。而我的部队,虽然法令严苛琐碎,但不容易露出破绽,敌人也不敢侵犯。”

程不识对李广的评价是恰如其分,李广在胆略与勇猛上,天下无双,但终其一生,他是一员猛将、勇将,不是常胜将军。

和亲刚定,边关无战事。

又过了一年。

一封从雁门郡马邑县发出的密信,到达了大行王恢的手中。

写信的人是马邑县的一位豪门,此人名聂壹。聂壹是个爱国分子,雁门是兵灾极重的一个郡,匈奴骑兵入寇,雁门首当其冲,受到战争的摧残极为厉害。聂壹颇有豪杰之志,志在驱逐北虏匈奴,多年下来,竟然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构想。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但是聂壹无兵无权,根本是无法实现这个计划,他只能想方设法把这个计划构想,传递给汉帝国政府。他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要交给谁呢?

他想到了一个极佳的人选:大行王恢。大行是负责外夷事务的高级长官,而王恢则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坚决反对与匈奴和亲。有王恢的支持,这个计划一定可以直达当今天天子刘彻之手。

王恢展开信件一看,按捺不住一阵的欣喜,只见其上写道:“匈奴国刚与中国和亲,目前两国边关无战事,此时的匈奴国一定没有防备心,我们可以利以诱之,使他们深入到中国境内,然后设下重兵进行伏击,一定可以给匈奴国予致命的打击,一劳永逸地解决北部的边患问题。”

王恢没有迟疑,当即吩咐左右:“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第三章生死决战(上)

【一、马邑奇谋】

御前会议。

王恢与韩安国正激烈地展开辩论。

大行王恢是位鹰派人物,率先发难:“如今圣上威德远扬,四海一统,而匈奴人仍然不断在边境制造冲突,究其原因,乃是认为我中国可欺,对我心存蔑视之心。我认为应当对匈奴发动进攻。”

主和派的领袖,御史大夫韩安国反驳说:“当年高皇帝受困平城七天七夜,脱险之后,反倒与匈奴和亲,这是以天下为重,不存个人私怨,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啊,因此大汉帝国与匈奴汗国在高皇帝、吕后、文帝以及景帝时获得持继的和平。如果贸然出击,那么和平将遭破坏,边境再无宁静之日。”

王恢冷笑道:“韩大人还侈言和平!汉匈边境,警报不断,士兵死伤惨重,柩车相望,人民流离失所。当年高皇帝之所以没有报复平城之辱,非能力不足,而是想使久经战乱的人民得以休生养息,如今民富国强,正好可以一洗高皇帝的平城之辱。”

拿和平来作幌子,睁眼说瞎话,当然没有说服力,韩安国心知肚明,于是又找了个理由:“要深入匈奴作战,从战术角度来说,是不可行的。如果我们以骑兵深入,向前推进的速度如果太快,就会有后勤补给供应不上的问题;如果推进的速度过慢,则又没有办法捕捉到匈奴的主力部队,劳师而无功。”

王恢呵呵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我所说的进攻,并非是深入匈奴境内的长距离奔袭,而是伏击战。匈奴单于贪得无恹,正好可以可以利以诱之,使之深入,我则挑选精兵强将,埋伏于险要之地,待匈奴单于落入罗网,则包围分割,全歼敌军,一举消灭匈奴主力,生擒单于,如此则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北方边患。”

韩安国无话可对,转身对皇帝刘彻说:“陛下,战场之事,瞬息万变,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伏击不成,汉匈两国将从此无安宁之日,请陛下明断。”

在王恢与韩安国争辩时,刘彻未发一言。

年轻气盛的皇帝,志在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当然倾向主战的王恢。

刘彻看了一下韩安国,然后转向王恢说:“你既坚持对匈奴开战,不知开战胜算有多少?”

王恢回答得十分的坚决,充满自信:“如果我军准备充分,臣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刘彻再问:“这个计划需要动用多少兵力?”

王恢沉思片刻,答道:“平城之战,冒顿以四十万之众围困高皇帝,这是匈奴倾国之兵,之后,匈奴的疆域大大扩张,新开拓的疆域都需要分兵把守,所以进攻中国的军队,从未超过十五万人。为了达到全歼匈奴军队的效果,汉军人数上须是匈奴的两倍,臣以为需要动员三十万的兵力。”

“好。”刘彻拍案而起,“你即刻安排伏击匈奴的计划,我将下令火速征调三十万的大军,扫平匈奴,在此一役。”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便开始高速运转。

伏击匈奴的地点,选择在雁门郡的马邑县。

兵员、战车、马匹、武器等,源源不断地全国各地紧急运输到马邑县附近。

三十万大军,分为五路,兵团指挥分别是:护军将军韩安国、材官将军李息、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将屯将军王恢。各路大军进入预先设定的伏击地点埋伏起来,一张巨大的罗网打开了,只等着匈奴人钻进来。

能否将匈奴主力诱引到伏击圈内,是战役成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