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50(1 / 2)

此可以说明,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是何等的强大。楚国的变法在战国历史上只有吴起这一次,而且是血流成河的代价,这绝不是偶然的。

屈宜臼的台词,也透露出另一则历史信息,楚悼王在旧贵族眼中,是一个“数逆天道”的君王。这就是说,楚悼王多年以来一定以某种形式,在努力地寻求变革,努力地搜求人才或者推行新政,只是没有成功。有屈宜臼这番论断,可知楚悼王任用吴起,也绝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楚国变法,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2)吴起领政:在楚悼王支持下开始迅速推行变法吴起变法的具体过程与基本内容,已经被后世把持修史大权的保守理念过滤稀释,几乎无从辨认了。但是,历史的残简仍然为我们留下了依稀可辨的踪迹,使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吴起在楚国大变法的一些线索。这些线索主要是:

第一方面,吴起变法实行“损有余,济不足”的总原则。

吴起认为,楚国所以“贫国弱兵”,根本原因在于“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也就是说,楚国大臣的特权太多,拥有封地的贵族太多。这些大臣封君,“上逼主,而下虐民”,对楚国社会结构起到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历史的实践证明,吴起对楚国的根基缺陷把握得非常准确,直到百余年后楚国灭亡,封地分治都是掣肘楚国抗秦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等判断,吴起推行的基本政策主要有:

其一,削减贵族大臣的封地数量,并尽量减少以封君方式赏赐功臣。

其二,对封君的世袭制加以限制,“三世而收其禄”。

其三,对现行贵族封地,尽可能地改封到荒凉偏僻的地域去。此所谓,“贵人往实广虚之地”。楚国幅员广大,地广人稀,将实力雄厚的旧贵族封地转移到未开发的荒僻地域,客观上有利于地域开发,也有利于减少贵族政治势力过分集中都城而对王室带来的威胁。

其四,精简官员,“裁汰不急之官”。也就是说,虚设的没有实际执掌的职位一律取缔。

其五,减削大臣的“禄秩”。禄,就是俸禄工资;秩,就是各个等级的特权待遇。

其六,削减封地的收入,全部归入国家,作为建政强军费用。在变法的同时,组建一支由“选练之士”组成的精锐军队,其所需财政费用正是从变法中整合出来的成果。

第二方面,吴起整肃吏治,总原则是“强公室,塞私门”。

当时,楚国的官场规则与习俗,完全受旧贵族政治势力的主导,比吴起所熟悉的新兴的三晋国家要混乱腐败许多。为此,吴起推行了三项政策。

其一,奖励公正而忠于职守的官员,树立“行义之风”。《战国策》记载,稍后时期的秦国丞相范雎,对吴起此举有一则评价:“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也就是说,吴起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一个基本点:私事不能妨害公务,对谗言要认真查核,使其不能伤害忠于职守的官员。

其二,杜绝私风干扰政事。还是《战国策》,记载了后来的秦国丞相蔡泽对吴起这一政策的评价:“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体现为吴起变法的具体政策,一定是对因私人活动升官者,对社会广为流行的贿赂公行、私交主宰公务的堕落风习,给以严厉惩罚。

其三,禁止纵横之士游说于私家势力。此时,战国纵横家虽然尚未形成气候,但是其游说于大国私家政治集团之间的风气很早就已经出现了。知氏与韩、赵、魏三家主宰晋国时,知氏曾与韩、魏结盟进攻赵氏。正在三军围赵的关键时刻,早期纵横策士张孟谈为赵氏秘密游说韩魏两家,导致韩、魏两大集团转而与赵氏结盟,一举吞灭了势力最大的知氏。这说明,纵横策士游说于大国之间的私家势力,是大国发生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吴起变法,在楚国限制纵横策士游说,其实质目的正在这里。客观地说,这与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禁止言论,有着本质区别。《战国策》记载,蔡泽对此的评价是:“破横散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从实际政策上说,一定是吴起取缔了楚国修习纵横之学的根基之地,而且严格限制了这些人的活动。

以上所列,只是吴起变法在史料中的斑斑点点而已。就最根本的限制封地看,吴起变法比较于此前魏国的李悝变法,内容要深广了许多。可以说,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是战国变法走向深化的第一步。

3吴起变法的当时成效

吴起变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成效。

战国之世,能够不顾战争威胁而一力变法的机遇,太少太少。吴起变法的历史实际,也是一边变法,一边应对战争。吴起在短短数年之间,率领楚军南征北战,为楚国同时在三大战场获得了巨大胜利。

第一战场,吴起率军平定了楚国东南的云梦泽地域,此即后世所谓的洞庭、苍梧之地,使这一地区的百越族群有效地融入了楚国。这一胜利,为楚国消除了岭南以北的长期乱局,为增强楚国实力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所谓吴起“南平百越”。

第二战场,吴起率军攻灭了淮水流域的两个中等诸侯——陈国、蔡国。此所谓“北并陈蔡”。吞灭这两个国家,使楚国在淮北地带有了稳固的根基,对楚国向北伸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战国后期,楚国一度将都城迁到了陈,将淮北之地建成了抵抗秦国的战略要地。

第三战场,吴起率军实施大国作战,向北进攻秦国,也对当时的超强大国魏国发动了攻势战争。对秦国战争,史无具体记载。但是,因援救赵国而对魏国的攻势战争,却很有气势,“战于州西,出于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一直进攻到黄河南岸。

这是吴起变法后,对大国战争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楚国能列入天下战国,就其实际而言,正是从吴起的军威开始的。对于楚国来说,变法后的威力是一道极其罕见的强烈光芒。这道光芒,刺疼了天下,更刺疼了楚国的旧贵族势力。刺疼了天下,是“诸侯患楚之强”。刺疼了贵族,是“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