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17(1 / 2)

是一个诱因而已。三监与殷商遗民的合谋叛乱,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着深刻的内部利益原因。从社会历史原因说,殷商文明与周文明有着很大差别,殷商王族遗民即或不满纣王政权,也一定向往着回归与重建自由奔放的殷商社会生活。此时若有诱因,殷商遗民的起兵叛乱是毋庸置疑的。从内部利益原因说,周人的文明形态还没有制度化,权力传承也不甚严格。周文王就没有立长子伯邑考的儿子为太子,而直接立了伯邑考的弟弟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武王死后,按照当时不甚严格的权力传承,其兄弟或儿子继任,都是正常的。而三监诸侯,又恰恰都是周武王的弟弟,都有继位的可能。其中的管叔,排行还在周公旦之前。

如此格局,如此没有定制的传承,必然引起对最高权力的争夺。

周政权能否延续,周文明能否真正创建,此时还都是一个未知数。

6.周公的大规模东征战争

东方四国叛乱后,极富政治经验的战略家周公,立即作出了两大方面的部署。

首先,是毫不犹豫地立即起兵,不使祸乱之势继续蔓延。

周公集结大军,并发表了一篇普遍文告,这就是录在《尚书》中的《大诰》一文。这篇文告极具政治策略,将叛乱的根源归结为殷人“鄙我周邦”,不服天命;对周人的内部权力争夺因素,则基本略过,只指出了周人的普遍危险:“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我国有疵,民不康。”最后,周公凛然宣示决意东征,说只要有十个人誓死追随我,就能战胜叛乱,完成文王武王所要达成的伟大功业!这一具有决战决胜气势的文告,对激励周人的斗志,安定后方大局,无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周公旦与大军事家吕尚所在的齐国,以及自己儿子做国君的鲁国秘密联络,使吕尚的齐军,伯禽的鲁军同时进兵,与周军主力三面压迫叛乱势力。

周公亲自统率王师主力向东开进,开始了大规模的东征平乱战争。这场战争,一直延续了三年。

周室三监与殷商遗民的合力叛乱,在进入战争阶段后,其性质已经远远超越了叛乱发生阶段的权力争夺与复辟商政,而演变成了一场文明差异下的全方位冲突。当时的中国大地,各个地域族群的文明形态,还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腹心地带的炎黄族群、五帝族群、夏人族群、商人族群、周人族群、秦人族群的文明形态,相对接近于同一。而辽阔的东部、西部、北部、南部地带,尚有高山大川草原湖海之间的众多族群,以各自独立的生存方式在发展着。这些族群的文明,当时还处在相对原始的游牧渔猎状态,常常以冲击、劫掠腹心地域的高文明族群为重要的生存补充方式。

正是文明差异的深刻背景,殷商末期虽然在平定东夷的战争中获得了巨大胜利,并对东方众多小诸侯方国形成了中央宗主国权力。但是,这种权力并不会因为周灭商而自动转移到周王国来。现实状况恰恰相反,东夷族群在殷商灭亡后,立即重新变成了独立的部族方国群。此时,监管诸侯与殷商遗民合谋叛乱,众多的东夷族方国立即群起呼应,几乎是必然的。从本质上说,即或没有这样一场大叛乱,新兴的周王国也同样面临一个重大的历史难题:如何重新使东夷族群归附?周公毅然东征,实际上是将巩固政权、融合文明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合并到一起来完成。从社会成本的意义上说,这是极有历史价值的战略抉择。

而对于刚刚建立天下政权的周王国,这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历史考验。

东征之战的具体进展,已经被遥远的时空简化得无法复原了。

我们所能知道的大线条是:周公亲自率领的王师主力军,从西向东正面进击;吕尚率领的齐军偏师,从东部海滨向南进击;伯禽率领的鲁军偏师,从北部向东南进击。三年之后,三路大军彻底击败了叛乱主力军,消灭了五十余个呼应叛乱的东夷诸侯国。战胜之后,周公毫不手软,立即刑杀了管叔与殷商首领武庚;对附从叛乱的蔡叔,则将其流放到荒僻地带去了。

但是,大局能在什么样的水准上稳定下来,还有待于周公的战略选择。

周公廓清云雾的第一步,是迅速安定殷商王族遗民。

来不及在班师后从容处置,周公在战胜之后,立即着手实施这一最为紧迫的战略要务。最重大的政策是,周公就地选定了殷商王族遗留下来的一个政治人才——微子启,作殷商王族遗民的统领,封其于宋地作为诸侯国,延续殷商王族的社稷祭祀与血统传承,给殷商遗民保留了一处精神归宿之地。

微子启,是殷商末期君主帝乙的长子,是亡国君主殷纣王的同母庶兄,是很见政治才具的一个出色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微子启曾经以两次重大的政治作为闻名天下,对周人稳定大局有利。其一,微子启因不满商末暴政,曾屡次谏阻纣王无效,愤怒绝望地逃出了朝歌。其二,武王伐纣时,微子启曾经带着全副祭器与贡品,袒着上身,自缚跪行到周军营地,对武王表示了自己与殷商暴政的深彻决裂之心,并坚定支持武王伐纣的立场。如此一个既具殷商王族嫡系血统,又对周人政权保持鲜明道义支持的人物,自然是统领残余殷商王族人口的最佳人选。

虽然如此,周公还是保持了高度的警觉。周公所封的宋国,只是殷商王族的战后遗留人口,而不包括昔日殷商王畿的广大庶民族群。历史地看,这一战略考量的基本点在三方面:一则,削弱殷商王族诸侯国的人口实力,防备其重新成为叛乱根源。二则,殷商遗民的庶民人口尚余七大族群,人口众多,规模庞大,如何安置,以何人为统领,都是需要通盘考虑而不能急切决定的大事,只能稍缓。三则,殷商王族人口是叛乱势力的要害根基,尽快安置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从战略层面看,这是向所有追随叛乱的战败族群发出的鲜明信号——周人对殷商王族尚能给予出路,对其余附从势力更不会赶尽杀绝。

恩威并举,攻心在先,是周人政治文明的历史传统。为了彰明政策,周公针对微子启受封诸侯国的事件,专门发布了一篇文告——《微子之命》。这篇文告的原文,在西汉之后已经湮没了。但是,其本质意涵一定是清楚地告诫殷商王族遗民:微子宋国的命运就是存续殷商血统,祭祀殷商社稷。若继续对抗周王室,一定亡于非命!

历史的实践证明,周公以最快速度分封殷商王族人口,是符合当时实际的非常高明的政治战略,对迅速安定天下大局起到了直接作用。

周公廓清云雾的另一方面,是耐心诱导镐京君臣明白当时的艰危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