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2 / 2)

皇帝殡天后,朝廷会为其建立一座阁楼,以收藏和供奉其笔墨图画、爱物宝物,以及敕书诏令等等。大致比喻一下,就像是一个现代人死后留下的电脑硬盘。

为研究和管理这些珍贵之物,优秀的进士和官员便会被选做馆阁学士。

比如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包拯,除了“包青天”这名号最为响亮之外,还有一个“包龙图”的雅号,就是因为他身加龙图阁学士之职。

而那“龙图阁”,是为太宗赵光义所建,也是本朝第一个馆阁。

本朝诸帝多有文气才学,精通书画,惜文之心尤其敬谨。

正因所如此,才不顾繁费,流传下这每帝各建一阁的规矩。

而其中,赵律对馆阁之事尤为上心。

他开创先例,虽自己的馆阁未立,但已占崇文馆一库暂代其职,亲自挑选将于身后入馆阁之物。

比如今日宴席上的诗文足以铭记这一场他举办的盛事,便被钦点了入阁。

这样看来,等赵律驾返瑶池那一日,他的馆阁不是“先帝留存”,而是“先帝精选。”

此举也好理解。

就像许多人都说,弥留之际撑着那一口气,也要把自己硬盘里的某些东西删掉一样……馆阁是皇帝向后世昭示文德武功的最佳展览,如何能不用心经营?

哪怕不为赢得千百年芳名,也要受子孙后世供养。

这正是本朝最开始建立馆阁的意图。

然而,赵律却拒绝了弟弟入阁祭拜的请求。

他说得很轻巧,大意是说为了太后寿宴,先皇馆阁也在重修之中,此时不便进入。

赵循闻言默默,未再强求。

而赵律又要开始赐下第七盏酒了。

虞凝霜始终没有入宴厅,而在门口操持上菜事宜。

除了悠扬鼓乐,她听不清那些人声,只知道这是第七盏酒了。

于是一整天忽上忽下的心又被提到了嗓子眼。

因为第七盏酒搭配的菜肴是咸豆豉、炙羊排,以及她负责制作的一味小点。

一扇扇整扇羊排发着“滋滋”细响,被烤得通红油亮,连着炉子一起端上了殿。

舍得下血本用了大量珍贵的香料腌制,浓香四溢,再加上羊肉羊油本身的丰腴膻香,实在太过勾人馋虫。

虞凝霜眼瞧着它们在自己面前一闪而过,口水都要下来。

听说用的都是最鲜嫩的羔羊肉!

她自是馋那炙羊排馋到不行,然而这些菜一上殿,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却是被竹屉之中那抹鹅黄色所吸引。

那是虞凝霜做的蛋黄流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