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1 / 2)

锦衣当国 特别白 2080 字 7个月前

仅仅凭着一家之言,李二才不会下判断,这样的话没什么准确性,不值得作为行动的依据,不过宫的“大公公”,吵架,这样的事情瞒不了人,很容易打听到。

李三才回到住处之后,就安排体己的人去找宫内的关系,当晚就知道了确切的消息,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吵起来了。

这件事在宫影响不小,即便是那位皇商的随从不说,过几日这李三才也会知道,当然,消息知道的早晚,也是大有不同。

这样的吵架,司礼监随堂太监和下面伺候的写字宦官肯定会传出来,事情的起因据说是有随堂太监议论宫外的戏,结果司礼监的人也开始议论这长幼之辩,大家在宫,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奈何最后吵安了火气,也就没什么顾忌”别的不说,一向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张诚居然指着张宏的鼻子骂“读书读坏了脑子”可见这事情的严重。

张诚是内廷之首,但张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位置还有监军京营的职责,张诚按位置是高于张宏,但司礼监掌印、提督、秉笔三人,实际上仅仅排序不同,互相职责不同,各有牵制,掌印未必能动的了提督和秉笔,司礼监这样的要害枢衙门,皇家的人事安排,本就不会让这三人一条心,这也是平衡之道。

张宏这人在内廷和外朝的名声都是不错”所谓刚直耿介之士,虽然是阉人却被认为是士大夫一等而且随堂太监首席田义和他是隐隐的同盟”势力也算不小。

这个消息不由得不让李三才重视,他发现眼下京师这汹涌的局面或许并不是那些书生的头脑一热也许有些别的。…………

王通在归化城的日子的确是清闲自在,他每日里除了打熬身体之外,就是骑马到归化城外的各个农庄去走动二归化城周围的田地,万历皇帝可是封赏了将近三分之一给他,三江商行后来又买了许多,照看自家产业这个也是应当。

消息传到山西,然后又传到北直隶和京师一带不屑者众多,说朝廷重臣,不忙碌政事却整日里操心自家产业和财货”实在是不务正业。

这样的平价王通也能猜得到”理会都懒得理会,他每去一个田庄,总要挑选出一批身体健壮头脑活络的年轻人作为临时护卫,然后又从田庄的农奴里挑选出有威望的作为奴仆。

虽说是护卫和奴仆,但做定北侯的下人”对这些一年前地位连牲畜都不如的农奴来说,却是无比的光荣明显地位就高了许多。

身为王家的家仆护卫,自然就成了这田庄的管事,虽说一个田庄呆的时间不长,可本就是草创”先搭建起来一个架子,徐徐图之。

什么护卫轮流去归化城整训那些管事庄头定期去三江商行学习,这些都是搭建班底,收拢人心的必备工作。

往来于田庄之间草原广阔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身体也跟着变好”闲暇时在家陪陪妻妾,闺房也有一番乐趣。

三月的时候,沙东宁押送着一支车队来到了归化城,大车上装着的都是火器和铠甲”还有从天津卫带来的金银财紫按照他的说法,投奔过来的廖浪一干人已经归入孙大海的天津司下面,负责运河和海河上的巡查缉捕,检查夹带之类的活计。

他们这一干人在水上本就做的不法之事”所以对河上的一应勾当都了解的很,有他们盯着,倒是可以少很多漏洞。

孙大海也有信来,说廖浪这一干人草莽太久,有些规矩什么的都不遵守”少不得要杀几个立威,而且那廖浪私下也提过。

看来这廖浪是一门心思图招安了,能有这个想法也好,如果不约束手下甚至放纵的话”搞不好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未必能保住。

沙东宁归队,一直是不声不响活动的史七,却在某日私下和王通请示,说是要在归化城的人市之买一些孩子来,问起用途,史七说的实在,说是等回到北直隶和河北的时候,专门找一处僻静庄子训练。

用人总要考虑出身来历,但这种从集市上买来,从小培养起来的却最为放心,尽管需要的时间长一点,王通听了之后直接安排史七去支取了一笔银子。

三月底的时候,王通正在院子习武,却听到外面喧闹,他居住的地方虽说是归化城的富贵地方”但也说不上什么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