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本书(1 / 2)

何玉轩观朱棣的模样,许是为了朱高炽这事才匆匆赶回,说来不能算冷漠,而且似是目送着朱高炽离开后才进来的,或许也是为了和他了解下世子的问题?

只是燕王年纪轻轻就做了父亲,在教育方面上,或许还是有些欠缺。何玉轩这么胡思乱想了一会儿,园口突地传来大声的喧闹。

何玉轩回身,门口进来是一中年书生。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张丘。

张丘在请示过后,大步走了进来,视线一眼就落到何玉轩身上,不知为何总让何玉轩觉得有点奇怪。他躬身说道:“王爷,有急事要报。”

朱棣敛眉,视线在何玉轩身上停留了几息,最终何玉轩似是听到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去外书房。”然后温声道,“子虚且先回去歇息吧。”

何玉轩目送着朱棣离开,敛眉思忖,他怎么觉得张丘有点针对他?

可他和张丘的接触,还不如他现在和世子殿下的多。

何玉轩对张丘的印象不深,他和道衍同为燕王下属的谋士,深受燕王信重。不过看得出来他和道衍之间还是有些差距。

至少道衍若对何玉轩有什么看法,是绝对不会让何玉轩感知到。

何玉轩回首瞧着这个园子里的事物,突然叹息了一声,他发觉自己悄无声息间已经卷入燕王的家事。

朱高炽这事一出,何玉轩对“监视”的人有了大概的猜想。

后院的,燕王府的主子,监视的技术一般……如果不是朱高炽的话,怕是这燕王府里的二公子了……而其他的不消说,三公子如今才七八岁,要是有这般能耐想法,那已然算是神童。

燕王要监视他,光明正大即可,还用不上这样的手段。

可如果是朱高煦,他与何玉轩毫无瓜葛,怎么会突然监视他,而且这举动也就只有那么一次?

何玉轩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先把这件事按下不表。

这园子里的人退了个干净,何玉轩倒是有了闲趣,让莺哥自便后,他仰头又躺倒了。何玉轩看着这清澈的天际,抬手挡住那有点热度的暖阳,碎光透着指缝,映照出点点红色。

燕王怕是要……出战了。

何玉轩的思绪悄然无声地滑到了这里,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燕王府的守卫应该会比平常更弱一些。何玉轩要离开,应该会比往常更容易。

燕世子该会留下来守城,只是按着燕王之前的表现,二公子倒是有可能被他带走……何玉轩思忖着,不自觉地拔了一根草,根茎咬在嘴里,有点甜甜涩涩。

何玉轩指尖摩挲着黑色玉瓶,叹了口气,也是时候有个决断了。

何玉轩回去的时候,莺哥跟在何玉轩后面,看起来有点小心翼翼,忍不住问道:“何大人,您是有什么心事吗?”

莺哥是个心细的人,在他身边也有一段时间了,能发觉何玉轩的心情并不奇怪,“倒也不是心事,只是有点难以抉择。”

何玉轩合眼,按着他目前知道的消息推测,如果是这般,燕王会先攻击北平附近的城池,在朝廷大军出现前,尽可能地把所有靠近北平的城池都攻下,然后再伺机而动。

朝廷目前有为的将军不多,至少在何玉轩知道的范围内,年龄合适的并没有。自从太.祖搞了蓝玉案后,一批有能为的将军全数被屠杀殆尽,虽知道是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可这也意味着,当有藩王作乱时,建文帝会面临无将可用的局面。

说来稀奇,当初太子朱标去世,相隔不久,朱元璋就开始清除当初的左膀右臂,包括蓝玉等人都在接连爆发的大案里面被杀,而肉眼可见他们都是依附太子的人。

这些人皆是开国功臣,更可谓是拥护大明建立的将士,太子朱标手段高超,能文善武,在他多年的经营下,要控制住这些人并非难事。

想必朱元璋也是这么想。

谁能想到,朱标竟会在朱元璋之前逝世?

朱标的死,不仅给皇太孙留下了这群无法压制的将军,更是遗留下了藩王的问题……朱元璋早有见底,在朱标逝世后,开始清除这原本给太子留下的‘好’班底,意图让皇太孙能顺利登基。

可惜建文帝远比太.祖想象的还要着急。登基初年削藩,压根不是一个好主意,建文帝的根基还是太浅了。

何玉轩嘴里还残留着淡淡的青草香,如非这样,也不会给燕王留下这个机会……可燕王以一藩之地抗衡朝廷,还是一个极为严峻的事实,任谁都不会以为燕王会获得胜利。在最开始三年,朱棣都是勉力支持,唯有一个宁王支持他,还是被坑的……这么一想,何玉轩突然觉得燕王的确有点惨。

惨烈的惨。

何玉轩抿唇,沉静中,他似乎听到了蠢蠢欲动萌芽的声音。

似乎想做点什么……

然后何玉轩面无表情地掐灭了这股萌芽。

何玉轩:冷静点,你是个懒鬼。

早就有了决断,可不能动摇。

莺哥笑道:“何大人这般聪明之人,肯定能做出自己喜欢的抉择。”

“你还真的是……”何玉轩忍不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