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一 湖畔危机(1 / 2)

荒野王座 永夜 4839 字 1个月前

说完李欢第一个迈进了山洞。里昂和罗德曼在后面对视一眼之后,也跟着李欢一起进入了山洞隧道。两人只听李欢说他已经探测好了隧道里面的空气有流动,但却不知道他是怎么探测的,甚至连探测过程都没有看到,就这么跟了进去。这说明李昂和罗德曼对李欢的信任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只要李欢说没问题,他们甚至都不想去问自己老板是怎么确定隧道里面的空气是正常的,人可以呼吸没有危险——只要老板说是没有问题,那就没有问题。

当然这除了信任之外,李欢有一个跟其他雇佣保镖的老板都不一样的习惯。那就是无论他们要做什么,只要发现有危险,那么李欢就会身先士卒的走到前面。跟那些动不动就用保镖来挡枪的大富豪不一样,李欢甚至还会主动说他来当mt,后面的人输出就可以了。如果说是李欢的实力赢得了信任,那么他的行动则赢得了尊重。

所以罗德曼和里昂根本就不问什么,看见自己老板进洞紧随着打开了身上的手电也跟了进去。

众人才朝着里面走了几步,就发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隧道。

这是一条经过精心修建过的,用钢筋水泥铺平的隧道——李欢可以直接夜视这里面的一切,而罗德曼和李昂两人更是用强光手电来照亮了隧道里的一切,这条隧道的全貌也就完全展露在了众人的面前了。这条隧道是一个微微向下的,大约能容纳五车并行的隧道。隧道用钢筋水泥铺满了,而且使用的建筑材料标号非常高,在贝加尔湖周围这么湿润的环境之中,竟然一点裂痕都没有,说明这个工程当初建设的时候质量非常好。

好到了超出民用建筑几倍的地步。

军用建筑和民用建筑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民用建筑虽然说质量也非常重要,但是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军用建筑的质量……质量这两个字根本就不是来自一个维度——民用建筑的质量,一般来说不变形,不漏水,不自然垮塌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而军用建筑,如果是类似这种永备工事,除了以上说的那些,还要考虑抗腐蚀,抗爆炸,抗震……之类等等等等的东西。

在这个容纳五车并行的隧道中央,有一条黄线,将隧道分割成了两部分,似乎是两条单行道,一上一下。李昂和罗德曼用强光手电在隧道两侧扫视,当看清楚隧道中的一切的时候,李欢顿时觉得这个隧道比他在沙漠里看到的那个地下仓库修建的更为坚固,设计也更加科学。

在这个微微向下的隧道之中,除了有上下两行的单行道之外,李欢还看到戴在隧道的墙壁上,大概每隔20米左右就会有一个小小的,能容纳两三人的一个凹进墙壁里去的小空间。李欢走近一个小凹陷去仔细查看,顿时明白这是干什么的了。在这个小小的凹陷之中,摆着灭火器,墙壁上挂着生锈的武器——灭火器已经因为太久了之后锈蚀穿孔,白色的粉末凝结成了团,而挂在墙上的武器,也因为没有保养,长期在这潮湿的环境之中上了锈。

“这肯定是军事目的修建的。”李欢取下墙上挂着的自动步枪看了看:“而且能确定就是前苏联的手笔,这可是好枪,如果还包养得当的话,有大批军事爱好者会抢着要的……嗯,看样子应该是特种部队专门装备的改进型号。”

在凹陷墙壁上挂的,是一把ak-47突击步枪。

这个世纪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文明都有点代表,如果说要给前苏联选出一个代表的话,那绝对是ak47突击步枪。

ak-47,或称卡拉什尼科夫全自动步枪,由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主导研发,于二战的最后一年开始研制。在1946年,ak-47已经提供给军方进行测试。1948年就已经有某些特定的苏联部队开始使用。在1949年春天ak-47最终被官方接受,所有苏联的武装部队以及大部分华沙国家都开始配发此枪。

坦率地说,ak47虽然威名赫赫,但是从它诞生那一刻开始,它就不是一款科技领先的武器。跟同时代的优秀枪械相比,ak47的精准度不足,重量也不轻,多功能拓展也比较差。

但是,这是一把真正属于士兵的枪。按照卡拉什尼科夫的说法,他跟其他枪械大师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出身于一名士兵,他更多是从士兵的角度来设计枪械。所以,ak47虽然没有一项特别尖端的性能,但是它特别照顾士兵的战斗需求,比如它特别结实耐用,从烂泥还是沙漠等等恶劣环境中拖出来就能开枪,而其他先进的枪械,则需要先清理枪械才能开火。

同时,ak47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分解的部件也非常少,后来在非洲等落后地区,甚至手工作坊都能打造出半成品。ak47的还有一个让人绝望的优点,那就是容易上手。半天时间足够让一个人操作ak47了,而与ak47同时代的欧美枪械,没有几个星期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来一名枪手的。ak47很快就展现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成为苏军的制式装备,而卡拉什尼科夫也获得了斯大林一等奖金,在1949年,这笔巨款可以买10辆小汽车。

当然,比起后来ak47上亿的产量,这个奖金还是太少了。ak47能够生产出上亿把,就是因为,ak47很像一个门门功课都80分的全能高手,也许某一门不如某学霸,但是ak47可以在别人遭遇刮风下雨感冒影响成绩的时候,仍旧能够保持80分的成绩。

不仅是前苏联和华沙部队,就连跟前苏联最不对口的,也对这枪爱到了骨子里。

在越南战场上,花旗国军队起初的m14步枪耐不住当地的雨林环境,枪再好也打不响;反倒是对面的战士拿着ak47可以随心所欲开火,枪再不准也比打不响要强。即便是花旗国后来投入战场的更优秀的m16突击步枪,也没有在耐用方面占到上风。

这样的稳定发挥,让ak47风靡世界70年,先后有100多个国家生产或使用过它,其产量超过一亿支,成为战后的标志性武器之一,甚至到现在,ak47还印在非洲莫桑比克的国旗上。

大量的生产,又极大的降低了ak47的成本。因此形成了ak47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四大优点——便宜,皮实,简单,可靠。不止一个武器专家曾经说过,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危险地域,只允许携带一支步枪,必然是ak47中选,只有它最让人放心。

这不是给特种部队或者高精尖战士使用的高级武器,ak47从起初就不是干这个的,它的发明初衷,是当一个国家遭到外敌入侵、陷入危亡之际时,可以迅速生产并发放100万支ak47,只需要半天时间,就能拉起来100万士兵来抵抗外敌。

2013年,一代枪王卡拉什尼科夫去世。他去世之前,已经发现ak47在全球的扩散,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即便到如今,无论是维持和平还是野蛮杀戮,依然能够看到ak47的身影。这是一件工业精品,同时也是一件绝世凶器,不过毕竟杀人的不是武器,而是操纵武器的人。作为一款人类工业时代的代表

作,ak47以及卡拉什尼科夫,仍足以在轻武器发展史上留下里程碑级的印记。

这也是前苏联的标准单兵武器。

这些凹槽,是为了让士兵容身战斗——也就是说,从修建这个隧道一开始,设计者就为了预防有一天高强度的战斗,或者是有什么外人想要强行进入地下,所以才设计了这么一个一个的人形凹槽,让几个士兵躲在一个一个的凹槽里面反击敌人。说实在的这种设计的确是太绝了,因为这条隧道整体用钢筋水泥铺就,隧道中央没有任何遮挡,在这个而守卫的士兵可以在这些凹槽里依托地形射击——进攻的人除非是把这个隧道给整个拆掉,否则仅仅用轻武器,是根本不可能攻得下来这个隧道的。

当然了,重武器就不用说了,几发高爆榴弹整个隧道都能炸塌——可是有一点,这个地下巢穴还在启用的时候,肯定是前苏联时代,那个时候,世界还是两极争霸的时代,谁有本事运送这么重型的武器进入前苏联腹地来进攻秘密部队的巢穴?

看到这些建筑的风格,李欢就笃定了这里必定是跟前苏联有关系,因为只有前苏联才能在贝加尔湖的某个湖心岛做这么大的工程量,也只有前苏联,才有“无论是谁都用ak47”的教条。

在确定这个隧道跟前苏联军方有关系,三人脸上都带上了喜色,继续朝着伸出前进。

这条隧道是斜着大约30度朝下,一路上的建筑风格都差不多。李欢他们向下深入了几十米之后,隧道出现了第一个之字形的拐角。在这个拐角上,有几个用钢筋水泥修建的“石墩”,李欢走近去看,“石墩”放着已经散了团的沙袋,几挺锈蚀的不成样子的机枪被扔在了旁边,机枪的周围还有几个军绿色,爬满了铁锈,隐约能看到上面有俄文“弹药箱”字样的铁盒子。

“这个隧道还真是易守难攻,如果真的有人进攻这里,就算把那些藏在凹槽里的士兵全部拉出来杀掉,他们想要攻入这个之字形的转弯,也绝对是天方夜谭,这个地方不可能被攻陷。”李欢说道:“走,继续朝前看看,这个地方的防御太严密了,远超一般军事基地需要的防御程度。”

“老板这个话又怎么说?军事基地的防御程度难道还不够严密吗?我倒是去过很多军事基地,那些地方的防御程度比这里更丧心病狂。”李昂说道。

“那不一样,很多东西是可以公开版出来的。你要知道前苏联的特种战术部队是一只幽灵部队。所谓的幽灵部队就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就算知道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所以他们不能大张旗鼓。”李欢淡淡一笑:“你说的防御严密和我说的不是一个事情。比如说你们花旗国的军事基地,那个防御的确严密铁丝网,地雷导弹,大口径机枪高平两用高射炮……都是要人命的,但这些地方是能公开摆出来的啊。这个地方可不能公开,而且动静还不能太大,冷战其实前苏联和你们国家互相监控,恨不得连一辆汽车都不放过……这种设计结构,是轻武器进攻的天堑。”

听李欢解释完,李昂和罗德曼点头,表示明白。

经过这个之字形的路口往里走了没多远,这条隧道就出现了分岔。而且还不是一条分叉,而是三条分叉。在分岔路口上李欢四处打量了一下,发现并没有标记,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按说在分岔路口,特别是这种严谨的军事基地里,每一条路通向那里,里面是什么功能区,都应该在路口写清楚,免得大家走错了路,在军事之中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欢在三个岔路的隧道口仔细检查,然后很快明白过来了——这里不是没有指示路标,而是指示路标已经被人撬下来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总之,这三条岔路口本来是有路标的,不知道被谁处于什么原因给撬掉了——在墙壁上面还能依稀看到浅浅的痕迹和被钉子钉进去过的痕迹。

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不想轻易让人找到正确的入口。

李欢想明白了这一点没有去过多的探索,而是让两个子机以不同的探测模式飞进这三个隧道,很快三个隧道里的大概地形图就描绘出来了。李欢在上面用子机探索地形的时候,只能探索出一个大概,也就是说李欢在空中的时候,用子机的红外遥感功能探测地形只能探测到地下有一个巨大的空洞和一条隧道。可现在他亲自到了这个洞穴。里面,再用子机的功能去探索,才发现这里不仅只有一条隧道,其他的隧道因为入口太小,所以没有被遥测出来。

等到子机将所有探测到的地形传回来,又在李欢的虚拟屏幕上构建出一幅地形图的时候,你还这才感慨,不管当初因为什么原因,是谁在这里设计修建了这个地下工事,他简直是太厉害了。

这个地下基地看起来不大,但各种岔路和小房间杂乱无章,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地下迷宫一般的建筑,迷宫里面的岔道极多,设计也极为精巧,李欢感叹,不知道当初那些工程人员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在这座山的山体之下修建了这么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迷宫洞穴。不过有子机帮忙还是好,李欢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摸清了这个人造迷宫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