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做人的大剪刀(100)(2 / 2)

这本是一套绝妙的防御机制,可也许那些在45亿年间都未曾见过的接口和外源基因过于强大,以至于让它们出现应激反应。

它们不光把陌生人嘎了,顺带着把长得像陌生人的家人也都给嘎了。它们会把自己插入正常的基因片段中,引起不必要的突变,让人生病。

至于为什么有的人不生病,是因为反转座过程可以被多种途径调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转座子和转座子的监管者始终在进行博弈。

许多因素可以发挥监管作用,比如rna编辑酶apobec家族、na解旋酶mov10、同源重组修复因子brca1等等,它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始终与转录转座子共同进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军备竞赛,谁也不让谁。

更直接的,反转座过程还可以被一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1)全局调控,dnmt1水平高的人,转座子会始终处于沉默状态。他们不会触发上述那套离奇的防御机制,也就始终不会因此生病。

至于为什么198号鼠爵及其孩子的基因格外稳定,始终未见类似的过程,初步猜测是因为世代遗传使它们身上发生了选择性清除。

选择性清除指的是,当一个有利突变发生后,这个突变基因的适合度越高,越有利于生存,就越容易被选择固定。

当突变基因被快速固定之后,与此基因座连锁的染色体区域,由于搭车效应也被固定下来,大片紧密连锁的染色体区域因此失去多态性,与突变相冲突的基因会被清除。

这种机制可以完美地解释为什么众多鼠海豚中,只有江豚一种可以在淡水中安然生活。

最初某一群江豚体内与肾功能相关的蛋白基因发生变异,可以在淡水中生存。

之后,淡水中活着的江豚彼此结合,发生选择性清除,与肾功能相关的遗传多样性丧失,繁衍多代后,突变被固定,子代全部可以在淡水中生活。

也许,在赛格兰最初改造的大批老鼠中,只有几只因为各种意外突变活了下来,直到第198代才把这种能导致转座子沉默的突变固定。这也是赛格兰致力于果蝇和大鼠世代繁殖的原因。

更有意思的是,鼠爵被特意敲入了裸鼹鼠的大段基因片段,降低了它的dnmt1水平,让它的转座子被异常激活,可以触发协同细胞凋亡,增加干扰素β的产生,触发快速增殖的癌前细胞凋亡,起到抗癌效果。

成也转座,败也转座,生命体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让人捉摸不透。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老鼠和人的基因相似度在99%以上,但在转座过程上,它们和我们100%不同。因为逆转录转座子有两种,一种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另一种是非长末端重复序列(non-ltr)。这两种老鼠都有,而人只有non-ltr。

我们和它们不一样。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如果日后想要进行相关研究,所有模板实验动物都用不了,除了猴子和猩猩。实验猴最快也要5-7年才能龟速繁殖一代,直接为这方面的研究宣判死刑。

所以,当卢赫把馒头捡回碗里时,一扫几分钟前的欢喜,再一次陷入恐惧和不安。

人的安全感源自对当下的掌控,和对未来的选择权。他们相信在众多选择中,总会有一种会在未来绽放荣光。

而现在,选择只剩下一个了:

不管那接口有多规范、多强大、多好用、能创造多少奇迹,都不能再留着它。

人与接口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