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1 / 2)

雾都孤儿 (英)狄更斯 2194 字 1个月前

读者在这一章里可以看到婚前婚后情况迥异的寻常现象。

邦布尔先生闷闷不乐地坐在济贫院的一个房间里,眼睛盯着毫无生气的壁炉。因为正值夏季,除了壁炉那冷冰冰、亮闪闪的外表反射回来的几束微弱的日光而外,那里丝毫也看不到明亮一些的光线。一只纸糊的捕蝇笼晃晃悠悠地吊在天花板上,几只不懂事的小虫子绕着花花绿绿的罗网直打转。邦布尔先生偶尔抬起眼睛,忧心忡忡地看它一眼,重重地长叹一声,脸上随即泛起一道更为沮丧的阴影。邦布尔先生正在苦苦思索。也许正是那几只虫子勾起了他心中的一段痛苦的往事。

在旁观者心中唤起一种惬意的伤感来的倒也不仅仅是邦布尔先生的悲哀表情。还有一些与他的身份紧密相连的迹象表明,他的境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件镶边的外套,还有三角帽,它们上哪儿去了?他依旧穿着紧身短裤和深色长统纱袜,但紧身裤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条。外套依旧是宽边式的,这一点跟以前那件很相似,可是,哦,真有天壤之别啊。威风凛凛的三角帽换成了一顶谦虚的圆顶帽。邦布尔先生不再是一位干事了。

生活中有一些升迁,且不谈它们所带来的更大实惠,其特殊价值和威严来源于与之紧密连接的外套和背心。陆军元帅有陆军元帅的军服,主教有主教的丝绸法衣,律师有律师的绸长袍等设施。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强调马克,一位教区干事就要数他的三角帽了。扒下主教的法衣或者干事的三角帽——他们成了什么了?人,普普通通的人。有些时候,一件外套或者背心,比有些人所想像的更能决定一个人仪表是否威严,气宇够不够神圣。

邦布尔先生跟柯尼太太结了婚,当上了济贫院的院长。另外一个干事已经上任。三角帽、金边外套和手杖,三大件全都传给了后任。

“到明天,这事就满两个月了。”邦布尔先生叹了口气,说道。“真像是过了整整一辈子。”

邦布尔先生的意思也许是,他把毕生幸福浓缩到了短短的八个星期里。可那一声长叹——那一声长叹意味深长。

“我把自己给卖了,”邦布尔先生追溯着同一条思路。“换了六把茶匙,一把糖夹子,一口奶锅,加上为数不多的几样二手家具,以及二十镑现钱。我卖贱了。便宜了,也太便宜了点。”

“便宜!”一个尖利的声音冲进邦布尔先生的耳朵。“无论出什么价买你都算贵,我为你付出的代价够高的了,上帝心里有数。”

邦布尔先生转过身来,刚好同他那位斤斤计较的娘子打了个照面,她无意中听到邦布尔先生日出怨言,还没有完全明白那几句话的意思,便劈头盖脸给了他如上的一通抢白。

“邦布尔太太,夫人!”邦布尔先生严厉的语气中带着一点伤感。

“怎么啦?”女的嚷道。

“劳您大驾,看着我的眼睛。”邦布尔先生目不转睛地盯住她说。(“她要是连这样一种眼光都顶得住,”邦布尔先生暗自说道,“那她什么顶不住?我用这种眼光对付贫民,从来就没听说过不灵的。如果败给了她,我的权威就完了。”)

对于一班半饥半饱,境况不是最好的贫民来说,是否只要瞪一眼就足以弄得他们服服帖帖,或者说,已故柯尼先生的这位遗孀特别经得起严厉的目光,大家尽可保留各自的见解。事实上,女总管丝毫也没有被邦布尔先生的怒容压倒,恰恰相反,她报以极大的轻蔑,甚至还冲着他发出一阵狂笑,听上去不大像是虚张声势。

听到这完全出乎意料的笑声,邦布尔先生先是不敢相信,随后便惊呆了。接下来他又恢复了刚才的模样,直到他那位搭档的声音又一次唤醒他的注意力,他才回过神来。

“你就成天坐在那儿打呼噜打上一天?”邦布尔太太问道。

“我认为坐多久合适,我就要在这儿坐多久,夫人,”邦布尔先生回答,“虽说我刚才没有打呼噜,可只要我高兴,我可以打呼噜,打呵欠,打喷嚏,可以笑,也可以哭,这是我的特权。”

“你的特权。”邦布尔太太带着说不出的轻蔑,冷笑一声。

“没错,夫人,”邦布尔先生说道,“男人的特权就是发号施令。”

“那女人的特权又是什么,看在老天的分上,你倒是说说?”

“服从,夫人,”邦布尔先生吼声如雷,“你那个倒霉的前夫怎么没把这个道理教给你,要不然,他没准还能活到今天。我真巴不得他还活着,苦命的人啊!”

邦布尔太太一眼看出,决定性的时刻已经到来,无论是哪一方,要想取得控制权,都必须实施一次最后的也是致命的打击。一听见对方提到逝去的亲人,她便咚的一声倒在一把椅子上,泪如泉涌,一边尖声哭喊着邦布尔先生是一头冷酷无情的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