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2 / 2)

争魏 苍穹之鱼 1055 字 1个月前

以后壮大起来,升格为海部,成为三省六部的第七部。只要不打仗,朝臣们大多无所谓。

把岭南、江东、江淮、辽东的粮食输入关中,本来也是大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海运无疑能加强对辽东、熊津的控制。

岭南的蔗糖、珍珠、鱼干也能走海运,从长江入建业,从建业溯淝水、颍水入许昌,再由洛水入洛阳,从黄河入关中,或者北上邺都。

整个大秦都联系起来。

糖这玩意儿周朝就有,不过是以小麦熬制了,到了汉代才出现蔗糖。

当然,比较粗糙,基本就是甘蔗汁熬干过滤而成,被称为“柘浆”。

海运和运河体系就相当于华夏的任督二脉。

河北将与江东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江东也能与岭南更紧密!

第一步总是难走的。

太学里并没有多少人通晓海事。

当年灭吴,建业城近万名工匠被招入工部,留在大兴,其中不乏大量的造船匠人。

杨峥的规矩是,做任何事之前,先弄个大纲,在纸面上完成。

所以首先让工匠们把造船的技艺写下来,编纂成《船政》一书,收录进《泰兴大典》之中。

不过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时代不仅有楼船,还有各种辅佐船型,海里面的,江里面的应有尽有。

“越多越好,越详尽越好,财力和人力无须多虑,你们在图纸和工艺上,可以尝试改进,若有所成,朕重赏之!”杨峥的野心不仅是要把船造出来,还要形成一个体系,不断升级改造。

“谢陛下!”工匠们大喜,在吴国,他们哪有这种待遇?

一入大兴,便被当成了宝,每人两百亩良田,朝廷还在寸土寸金的大兴划了两个坊,给他们的家眷居住,每年收收租,就可以过的无比滋润。

第九百一十四章 船

华夏的造船技术源远流长,但其他文明的造船技术也有独到之处。

文学馆翻译了不少西边来的羊皮书。

其中就记录了不少海战,罗马帝国正是凭借海军,征服大半个地中海。

华夏文明有自身的卓越性,但也不必否定其他文明的成果,几本书籍中描绘的西方海船,颇有可取之处。

毕竟华夏兴起的是水军,适应江河作战,很少海战。

西边从公元前五百年,就开始大规模的海战。

仗打多了,技术肯定就上来了。

文明之间的交流不就是取长补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