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2 / 2)

“二位放心,张某心中有数。”

左慈微微颔首。

随即那两名信使便跟着军官去了后院,而左慈则回过头来看了吴良一眼,用眼神询问吴良的意思。

吴良则冲他努了努嘴,示意先进入书房避开外人再说。

……

片刻之后。

左慈屏退了左右,书房内便只剩下吴良、典韦与左慈三人。

吴良已经看到了张梁此前说过的那块匾额,暂时却并未急于去取藏于匾额之后的甲骨文献,而是从左慈手中接过那个鸡毛竹筒,一巴掌拍碎了上面的封泥。

竹筒中掉落出来一小卷简牍。

对于简牍中的内容,不只是吴良好奇,左慈心中也同样十分好奇,见吴良将那简牍捡起来,他的脖子也微微侧倾了一些,目不转睛的盯着简牍。

不过碍于典韦的威严。

他到底还是与吴良保持着距离,不敢轻易凑上来。

在搞清楚究竟什么情况之前,吴良并不打算与左慈分享简牍中的内容,转了个身避开左慈的目光才将简牍摊开细细品读。

简牍中的文字虽然并不算多,加在一起大概也就百十来个字,但这些文字呈现出来的内容却是将吴良吓了一跳。

原来袁绍已经收到密报,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彻底闹翻,在长安城内相攻数月之后,汉献帝已经在李傕的原部将杨奉与董承等人护送出了长安,脱离了李傕、郭汜的控制,一路东行逃到了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

而袁绍则在羽檄中命令张梁秘密召集一批人马,乔装成灾民前往安邑“迎接”汉献帝刘协,无论付出何等代价,都务必将刘协暗杀于安邑……

“这……”

吴良心中震惊。

对于李傕、郭汜闹翻,汉献帝刘协出逃的事情,虽然比史书记载中的时间提前了一些,但却并不令吴良感到意外,毕竟自他穿越之后许多历史事件都已经提前或是改变,这或许是蝴蝶效应带来的结果。

但袁绍居然要派人前去暗杀刘协,这却是吴良从未想过的事情。

因为关于这件事情,正史之中是这样记载的:

早在袁绍打败韩馥得了冀州时,他身边的一位叫做“沮授”的谋士便曾献策,请求袁绍趁得势之际集合百万大军,前往西京将汉献帝刘协接回洛阳,到时便可挟天子号令天下,征讨未服,大事可成。

可惜当时袁绍并未放在心上。

后来杨奉等人护卫汉献帝刘协逃出长安,沮授再次提醒袁绍应该将汉献帝这面大旗握在自己手中,挟天子以讨不臣。

然而袁绍却依旧没有采纳,他认为迎了汉献帝便等于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到时候任何行动都得向汉献帝上表请示,若是服从汉献帝的命令便失去了权力,而若是不服从汉献帝的命令便又会抗拒诏命的罪名,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