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7章(2 / 2)

官员的俸禄是一涨再涨,但占比却是越来越小,整个开支算下来,国库还能够有大量的节约。

银子自然是不能放在仓库里面发霉发臭的,要想办法用出去才能够发挥它的价值,所以这些年来,弘治皇帝一直都在大搞基建。

水泥公路、铁路、港口、码头、修河提、水库、疏通运河、巩固边防、支持移民等等,每年大笔、大笔的银子拨下去,作用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

基础设施搞好了,商业和货物流通越来越便捷,这经济增长越来越快,税收就越收越多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庞大的基建还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和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红利自上而下洒到了每一个大明人的身上。

第1553章 又陪着皇帝微服私访

京城南区工业区这里,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工厂排列的整整齐齐,水泥马路上面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四轮马车,其中有几两并不起眼的四轮马车静静的停泊在路边。

“刘晋啊,当初你进行税务改制,成立税务衙门的时候,到底是如何想办法来征税的?”

四轮马车内,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张懋、刘晋五人坐在一起,透过窗帘看向眼前这座大型而繁忙的工厂。

京城利建水泥厂的金子招牌在阳光下闪烁光芒,同时还能够看到一旁还印有一个家族族徽,不过刘晋一眼没有认出来,应该是某个不算太出名的家族的产业。

但这个水泥厂的规模还很大,是大型的水泥厂,厂门口都建的很大,进进出出运输成品和原材料的四轮马车络绎不绝,仿佛永远没有停歇的意思。

“像眼前这个水泥厂,该如何知道要征收它多少税银?”

弘治皇帝看着眼前贩卖的水泥厂,详细的问起来。

刚刚尚书房内,佀钟说大明单月税收破亿,这是好事。

但一向爱民如子,同时又深受传统儒家教育影响的弘治皇帝也是担心这税收会不会太重了,收的税太多了,会不会是下面这税务衙门在大肆的横征暴敛。

所以他也是带上了几人穿上了便服悄悄的出了宫出来微服私访,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最好是亲眼听听老百姓们的说法。

“陛下,税务衙门这边进行征税是有一套自己的办法,首先,所有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在进行销售或者提供劳务服务的时候,都需要开具发票,这个发票是一式三联,就是他们向税务衙门进行报税时纳税的重要依据。”

“发票是一式三联,分别是卖方、买房以及税务联三联,分别是买家、卖家各自留底一份,税务联则是在报税的时候交给税务衙门。”

“税务衙门会根据提供的税务发票计算该缴纳的税银。”

刘晋笑着回道,其实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抄袭后世是税务制度,再加以适当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