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最特别的中学生(1 / 2)

<!--go-->

进入十二月以来,天就一日冷似一日。

西南省是盆地地形,北边是秦岭,东面是大巴山脉,空气对流很不通畅,全省居于长江上游,水网纵横,湿气重,每到冬天到来,冷空气下沉,又无法向外宣泄,连绵的细雨就没有停歇过。

这样的湿冷,和北方虽然天气寒冷,但干燥的气候有着截然的区别。

北方人对这种气候非常不能适应,虽然北方比这里更冷,然而完备的供暖系统,使得房间里总是温暖舒适,西南省从地域上来说是南方,没有集中供暖系统,各家各户也没有烧热炕的习惯,细雨霏霏的时候,再加上袭袭寒风,冷气穿过棉衣,似乎是要钻进骨头里。

萧强记不得他前世是什么地方的人,但从冷得双手笼袖,嘴唇一个劲哆嗦,可以确定自己不是西南省人。

“你别老是蹲在一边啊,看你,鼻涕都要流出来了,起来活动活动就热和了。真是的,还是你说出来买菜,提议说要做火锅的,结果我还没事,你先冷得缩成一团了。”林怡从菜市场出来,将蘑菇、毛肚、藕放进萧强面前的菜篮里,埋怨道。

萧强跟着她才补习了不到两个月,她就感到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本来这些知识萧强就都曾经学过,只是记忆混乱,没有系统的梳理,所以最开始面对习题显得无处着手,但只要将知识体系串起来以后,应付考试已经没有问题了。

何况高中的课程,除了数学、物理、化学应用部分稍多,其他的史地政治就是考背功,萧强有异能凭借,随时可以翻阅神秘空间的课本,做习题那可是“不要太轻松哦”。

即便是数理化,在萧强将一本习题集“吞”入了神秘空间以后,只有极少数刁钻古怪的题目找不到出处,其他的题目他都可以从习题集中找到例题,依样画葫芦,解答起来得心应手。

并且,随着他反复地做习题,在习题集中寻找例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到现在,林怡基本上都没有怎么给他讲解了,但还是每天都到他家来,一起做作业,谈谈笑笑,两人都心照不宣地避开了结束补习的话题。

只是有一点,萧强的英语仍然没有长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所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萧强的意识早就是个成年人了,林怡反复给他说,以后英语怎么怎么重要,他也只是听听而已,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事实证明,他前世英语一窍不通,也是活得一样潇洒,干嘛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看到萧强不进心,林怡尽管还是一如既往地督导他学英文,但也没有再关注他的学习进度,所以到现在,他还处在“学习”英文字母的阶段。

冬天天冷,萧强昨天闻到楼里传来的涮火锅的味道,不由馋涎欲滴,今天便也撺掇着林怡一起出来买菜,回去烫火锅吃。

火锅这玩艺儿,远在汉朝就有了。

在炉火上架一口铜鼎,食料投入汤水,伴以各种蘸料,现煮现吃,既保持了食料鲜美的特色,又便于文人雅客围炉而坐,谈诗饮酒,故而很快流传开来,成为一种风雅的饮食文化。

现代火锅经过千年的演变,各地都有不同,像北京的涮羊肉、广东的海鲜火锅、湘西的狗肉火锅,都是以本地的饮食口味而加以改变。

西南火锅也是别有地方特色,其特点就是一个麻辣二字。

在萧强记忆中,西南火锅就像本地的西南菜一样,很快就风靡全国,流传海外,其麻辣风味的强烈口感,功不可没。

正是秉持这两点,西南菜才得以居于四大菜系之一。

不过在这个时代,连个体饮食也才初步开放,竞争并不激烈,许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西南火锅会有如此商机,西南火锅还只是各自家庭的节日菜肴,并没有作为特色菜,而登堂入室。

因为是普通家庭饮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做法也比较粗疏,味道自然也不及以后专门的火锅庄,唯一不变的,就是连那空气也变的炙热的麻辣。

萧强前世吃过西南火锅,虽然被辣得直吐舌头,满嘴发麻,但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也是久久难以忘记。

既然在饭庄里没有卖火锅的,他决定自己动手,做一锅标准的西南火锅。

吃火锅都觉得痛快,但要做一锅火锅,那可真是麻烦。

别以为火锅不过是在热汤中涮烫,就很简单,光是炒料,就有许多讲究,汤料更是需要选用牛骨长时间熬制,各种食材,也需要不同的打理,复杂之处,就是文容也觉得过于繁琐,不知道儿子从哪里学来这么麻烦的做法。

麻烦归麻烦,但味道着实鲜美。

“哇,好麻!”萧建军夹着一筷子牛肉片,才烫了一小会儿,就赶紧拈着塞入口中,紧跟着就捂着嘴叫了起来,“好辣!”

萧强微笑地看着老爸一边叫辣,一边又将筷子伸向另一片牛肉。

那天,他和林怡被老妈赶出去吃饭,心里还一直担心,不知道老爸发生了什么事,送林怡回家以后,回到军区,又在楼下待了很久,才上楼开门。

谁知道他一开开门,就看到老爸老妈坐在沙发上,手牵着手,微笑着看着他,老爸的脸上,看不出一丝颓意,又回复到他所习惯的那个沉稳干练的老爸的样子。

第二天他悄悄问老妈,老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摸着他的头:“你爸是个男子汉!什么也不能把他打趴下!你要想你爸爸学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从老妈的眼里,他能够看出妈妈对爸爸那浓浓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