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1 / 2)

姿变成了趴姿,最后变成了躺姿。不太大的床上,两人侧卧着,秋亦寒静静地听翌忻说故事,一直到月落柳梢,倾斜进屋内的月色,已不能清晰地照见人了为止。

……

第二天,秋亦寒仍旧早早地起了床。与别的北影族小孩们跑木桩时,精神丝毫不减,反而有几个小孩差点摔下去,绊了他一下,队伍摇摇摆摆得看得翌忻都觉得心惊胆战,

吃完早餐,上午的课便开始了,今天是先上文学课,再上武术课,下午全部是武术课,月初前两天的课程都是如此,免得两门课分的太细,让学生单调——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武术课后与文学课后休息,累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交换一下有利与放松心情——相对而言。

文学课上,孙夫子仍旧站在上头,别的同学都上交了抄的好几页字帖,只有秋亦寒不用交作业,同时,他还是看起来精神最好的一个,别的孩子黑眼圈太重了,想必一时间还不习惯繁重的课业,写字也不熟练,无法快速完成。等过几天,估计写作业就跟玩似的了。

秋亦寒落座时,一个小孩咕哝着道,“大后天看你还能不能这么轻松。”几个小孩路过时,还“不小心”地把秋亦寒桌上摆好的笔墨纸砚给弄撒了,翌忻眼疾手快,中途改变了笔墨掉落的位置与力度,否则不但纸张被污,墨砚也容易摔碎。

“谁让你把东西放这么外面的?”那几个小孩落座到秋亦寒旁边的位置,嗤声笑道。“活该。”

秋亦寒抿着唇,不发一语地把东西捡起来,目不斜视地看着孙夫子,等他上课。

翌忻忽的升起一股冲动,想帮秋亦寒揍那几个五六岁的小孩,虽然那是不可能的。

孙夫子瞥了这边好几眼,却什么也没说,又发了几本书下来,无非也就是什么《道德经》之类的,他并不先讲解里面的意思,而是让他们记背外加抄书练字。

等他们练了两节课习惯熟练了写字后,他才拿出字帖,不同名家不同字体的字帖,每人发到了一厚摞。

“字如其人。”翌忻道,“我相信你会写的比他们都好。”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作者:=l=造我为什么要给鱼取名五感与无感吗?

翌忻:←←

作者:_(:з」∠)_因为初中时期我记得最劳的就是无水硫酸铜与五水硫酸铜……←←这俩称呼一样音不同字确是同一种东东。

52北影族八

秋亦寒写得的确比大多数孩子都好,他的字体飘逸,劲道又不弱,再练几年,怕要破纸而出了,翌忻看着那字,不由呆了一呆,这写得未免好过头了,难道是在明见山练出来的吗?那也不是不可能。

《道德经》不若三字经百家姓一般容易,上午的几节文学课,孙夫子都是让他们抄写背诵,其余的一概不讲,因为字数多的缘故,他们也没抄许多遍。